苏州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研究性学习 主题名称:文化生活 课题名称:社会生活中的文化 组长:  邱丽萍 小组成员:邱丽萍 彭薇 陈丽娟 指导老师:郁金福 苏州的传统节日及其文化   苏州的传统节日从历史源流上溯源,都是根植于历史积淀深厚的吴文化这片富庶沃土,产生于长江下游金三角地区,自古以来,凭借太湖流域富庶的经济条件、良好的人文环境,吴文化已发展成为一个传播广泛、影响深远的区域文化,形成了具有苏州地方特色传统节日和丰富多彩的文化。 这些传统节日的孕育和文化的形成,向上可以追溯到自有人类开始,直至现今的各种物质、精神的文化创造。两千多年来,苏州节日文化经历了发生、发展、嬗变的漫长过程,从其发展过程来看,至少具有四个基本特征:“稻渔并重、船桥相望:景观独特的水乡文化”;“吴歌、昆曲、吴语小说:土语十足的吴语文化”;“尚武与重文:由刚及柔的民风习性”;“融摄与更新:适时顺变的开放功能”。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已可追溯到一万多年前旧石器时代后期的三山文化。在古代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苏州节日文化对于中原文化主要是吸收,对海外主要是传播;从明代中叶开始,则逐渐变为愈来愈多地吸收海外文化,并向中原传播,发展成为独具风采的吴语文化。 在苏州的节日及其文化研究中,苏州节日文化研究作为基础研究历史最长、涵盖面最广。今天我们来研究苏州节日和文化就要注意形成多元化的格局、目的是保护、开发、利用、发展相结合的研究思路。 经过我们问卷调查和深入街巷乡村的走访,我们现将苏州的节日综述如下: 苏州地区旅游节庆西山太湖梅花节 3月1日—10日 虎丘花会 3月—5月 拙政园杜鹃花会 3月—6月 甪直水乡服饰文化节 4月 南浩街神仙庙会 5月 拙政园荷花节 7月—8月 虎丘庙会 9月—10月 中国丝绸旅游节 9月20日—25日 苏州天平红枫节 11月 寒山寺除夕听钟声 12月31日23时起 苏州地区传统民俗节日轧神仙 农历四月十四 农历四月十四是吕洞宾(“八仙”之一)的仙诞,俗称“神仙生日”。这一天,前往阊门神仙庙进香者甚多,传说吕洞宾在这一天混迹于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凡有奇疾难愈者,往往有缘得到治疗,大家都想碰碰运气,得到仙人的恩惠,俗称“轧神仙”。现已成为一种民间的庙会活动。 曝书翻经 农历六月初六 每年农历六月初六,苏州有晒书习俗。各寺庙将所藏经书搬出来晒一晒,僧人趁机召集乡村老妇开“翻经会”,由她们在烈日下翻经曝晒,宣称“翻经十遍,来世可转男身”。 又有民谚云:“六月六,狗惚浴。”(苏州方言将洗澡叫做惚浴)是日将小猫小狗牵到河中沐浴,可避虱蚤。 吃雷斋素 农历六月廿四 相传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雷尊生日。吃“雷斋素”,就是为了崇奉雷尊而吃素,据说可以消灾避疫保平安。以前,苏州人吃“雷斋素”,一般从六月初一开始至雷尊生日结束,历时将近一个月。开荤这一天,观前街上的松鹤楼菜馆此时特别推出时令面点——卤鸭面,因此,苏州有句歇后语:“雷斋素开荤——卤鸭面。” 乞巧节 农历七月初七 又名女儿节。传说这天晚上,喜鹊成群结队飞向银河,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鹊桥上相会。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祀织女,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叫做“乞巧”。七夕乞巧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乞七节,又名女儿节。民间传说这天晚上,喜鹊成群对队飞向银河,搭成鹊桥,让牛郎和织女在银河鹊桥是相会。民间习俗,在七夕之夜祭祀织女,并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叫做“乞巧”。七夕这天,家家户户用面粉加糖拌和结实,切成2寸左右长条,扭成苎结形状,经油煎后,松脆香甜,名曰巧果,是乞巧节必备供品。吴地还有用茶杯盛鸳鸯水(井、河两水的混合物),置于庭院中承接露水搅和,待日出后任其照晒,待水面生膜,姑娘们各将小针投入,使针浮于水面,视水底针影,若成云龙花草状,为“得巧”,如椎似杵者为“拙兆”。尚有用线穿针孔以辨目力好坏等节俗。 基于上述的综述,我们拟将苏州的节日和节日所形成的文化分别表述如下: 春节 春节古时叫“元旦”。“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元旦”即一年的第一个早晨。《尔雅》,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自殷商起,把月圆缺一次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到了汉武帝时,由于“观象授时”的经验越来越丰富,司马迁创造了《太初历》,确定了正月为岁首,正月初一为新年。此后,农历年的习俗就一直流传下来。   据《诗经》记载,每到农历新年,农民喝“春酒”,祝“改岁”,尽情欢乐,庆祝一年的丰收。到了晋朝,还增添了放爆竹的节目,即燃起堆堆烈火,将竹子放在火里烧,发出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使节日气氛更浓。到了清朝,放爆竹,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更加热闹了。清代潘荣升《帝京岁时记胜》中记载:“除夕之次,夜子初交,门外宝炬争辉,玉珂竞响。……闻爆竹声如击浪轰雷,遍于

文档评论(0)

ywqa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