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金属热处理概述
第一章 金属热处理概述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陈飞/副教授 第一节 课程简介 一、本课程的任务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地位 任务:研究固态相变的规律性,研究金属或合金热处理组织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热处理理论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地位:(1)工业生产领域: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技术,是提高产品质量和寿命的关键工序,是发挥材料潜力、达到机械零部件轻量化的主要手段。(2)材料研究领域:研制和开发新材料。 二、金属热处理的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高水平。春秋战国~明清以前:出土文物可见。 近代落后。明清~新中国以前:统治者闭关锁国。 现代奋起直追。新中国以前~至今:总体上和发达国家比仍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在(1)科研:个别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总体研究水平相对落后;(2)生产:工业生产自动化程度不高,能耗较大,特别是技术设备和装备相对落后。 世界范围:十九世纪以前:民间技艺阶段 十九世纪后期:实验技术和科学阶段 现代:理论科学阶段:X-ray、SEM、TEM等检测手段的提高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材料科学研究和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固态相变以马氏体相变为核心,围绕马氏体相变展开研究工作,材料工作者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用这些成果指导实践,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值得指出的是,马氏体相变的研究工作也存在一些未知问题需要继续深入探索。 马氏体相变的研究经历以下几个阶段: (1)1878年德国Martens首次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到淬火钢的针状组织; (2)1895年法国Osmond将钢淬火后的相命名为马氏体; (3)1926~1927年X-ray衍射确定钢中马氏体为体心正方结构 (4)近代马氏体相变的研究领域扩大,由金属或合金扩展到无机非金属和高分子材料。 三、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金属在加热过程中的相变——奥氏体相变; 金属在冷却过程中的转变图; 珠光体相变; 马氏体相变; 贝氏体相变; 钢在回火过程中的转变。 第二节 金属材料的强化机制 热处理是将金属材料以一定的速度加热到预定温度并保持预定的时间,再以预定的冷却速度进行冷却的综合工艺方法。 在铸造、压力加工和焊接成形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组织缺陷。对金属材料进行热处理主要源于提高其综合机械性能,符合材料在设计和制备过程中所遵循的“成分-组织-性能”的原则。 当合金由单相固溶体构成时,随溶质原子含量的增加,其塑性变形抗力大大提高,表现为强度和硬度上升,塑性和韧性值下降。 固溶强化的实质:晶体结构中的弹性交互作用、电 交互作用和化学交互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溶质原子与位错的弹性交互作用阻碍了位错的运动。 合金的晶粒越细小,内部的晶粒和晶界的数目就越 多。细晶强化利用晶界上原子排列的不规则性,原子能 量高这一特点,对材料进行强化。 第三节 金属热处理分类 热处理的分类: 第四节 碳钢的分类 按钢的含碳量分: ⒈ 低碳钢 C≤0.25% ⒉ 中碳钢 0.25%< C ≤0.60% ⒊ 高碳钢 C>0.60% 按钢的冶金质量分: ⒈ 普通碳素钢 S≤0.050%, P≤0.045% ⒉ 优质碳素钢 S、P≤0.035% ⒊ 高级优质碳素钢 S≤0.025%, P≤0.030% ⒋ 特级优质碳素钢 S≤0.015% P≤0.025% 按钢的用途分: ⒈ 碳素结构钢 是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工程构件(桥梁、船舶、建筑构件等)和机器零件(齿轮、轴、连杆、螺钉等)的碳钢。一般为低碳钢和中碳钢。 ⒉ 碳素工具钢 是用于制造各种刀具、量具、模具的碳钢。这类钢都是高碳钢。 第五节 固态相变概述 当一种固相由于热力学条件(如温度、压力、作用于该固体的电场、磁场等)变化成为不稳定的时候,如果没有对相变的障碍,将会通过相结构(原子或电子组态)的变化,转变成更为稳定或平衡的状态,此即发生“固态相变”。 在金属学中,相变常指一种组织在温度或压力变化时,转变为另一种或多种组织的过程,如多晶型转变、珠光体相变等。 一、固态相变的一般特征 1、相界面特殊(新相和母相间存在不同的界面)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