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_解释学.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_解释学

* 问题无穷,意义也就无穷。 一、“解释学”的含义及其起源 1、解释学的含义 解释学(hermeneutics)也被译作“释义学”或“诠释学”。它来自希腊文动词hermeneuein,这个词又是从Hermes而来。Hermes是希腊神话中十二主神之一, 译为“赫尔墨斯”。赫尔墨斯等同于罗马神话中的墨丘利。 赫尔墨斯的工作是向人间传达并解释众神的旨意。由于他跨越神界和人间,是这二者的中介,并且由于神与人说着不同的语言,所以,他负有向凡人翻译、解释神的语言,让凡人明白神的意思的责任。因此,解释学一词最初的意思就是对神谕的解说。 Hermeneutics由此具有两个基本的意思:1、使隐藏着的东西显现出来;2、使不清楚的东西变得清楚。 2、解释学的发展 古代解释学:古希腊的修辞学和诗学;中国古代的小学。 中世纪的神学解释学。 18世纪的古典解释学:施莱尔马赫把解释活动总结、归纳上升为一种一般的理论,使解释学转变为一种普遍适用于一切文本解释的普遍方法论。 19世纪作为精神科学方法的解释学:狄尔泰试图把解释学当作使精神科学获得科学地位的一般方法。 20世纪的哲学解释学:伽达默尔在海德格尔的基础上使解释学从一种方法论上升为一种本体论。 二、古典解释学 古典解释学的创始人施莱尔马赫(Freiedrich Daniel Ernst Schleiermacher),生于1768年,于1810年成为柏林大学的神学教授,并被授予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称号。终其一生,他一直热爱康德的哲学,对古希腊哲学和文化保持着持久的热情。1834年,他染上肺病去世。在生前,施莱尔马赫的思想都是以讲课的形式传播,很少有著作正式出版。在他死后,他的学生根据课堂笔记、及他的讲稿,整理出版了一卷《解释学与批评》,比较全面地体现了施莱尔马赫的解释学理论。 施莱尔马赫一生志在建立一种普遍的解释学,使解释学成为理解的艺术。换言之,他认为解释学应该成为理解的一般原则和学问。 1、历史主义原则 施莱尔马赫指出:“我们必须想到,被写的东西常常是在不同于解释者生活时期和时代的另一时期和时代里被写的;解释的首要任务不是要按照现代思想去理解古代文本,而是要认识作者和他的听众之间的原始关系。”因此,面对这样一种由于历史的原因而使我们不熟悉的文本,如果解释者无视这种时间间距而偏偏要按照自己的“理解”去理解,那就会产生误解。避免误解的反面就是理解,所谓理解就是再现、重构我们所不熟悉的文本的思想和作者的意图,即把握作者的原意。理解的过程就是重现作者原意的过程。 2、心理解释 在施莱尔马赫之前,作品被看作是一个可以通过语法、语词、语句结构来接近或再现的东西。施莱尔马赫在研究希腊典籍和基督教圣典的过程中,意识到语言方面的解释是一种表层的解释,它只能展现作品表层的文字含义,至于作品背后的作者的精神思想状态,语言解释与分析的方法就束手无策。这个精神的层面是作品的更深邃的部分,必须由心理上来体验和理解。 施莱尔马赫提出,为了把握文本作者的愿意就必须再现作品背后隐藏着的那个主观世界;而为了再现作品背后隐藏着的那个主观世界,解释者必须摆脱、克服和消除解释者本人的先入之见。即为了实现准确的理解,解释者必须抛弃自己的那些妨碍进入作者心境的成见或偏见,使理解成为一种在心理上重现作品作者心境的艺术。 3、解释学循环 理解作为一种通过语言在心理上重现作者心态、意图的过程,必须要由正确的方法来保证。这种方法就是解释学循环(the hermeneutical circle)。 所谓解释学循环,是指我们在理解文本的时候,总是必须先理解文本的每一个句子;但是文本的每一个句子的意思是由文本的整体意思所决定的,一个单独的句子只有在文本中才能获得确切的意义,这样为了理解每个句子就必须先理解整个文本。 简单地说,要理解一个整体必须先理解部分,而要理解部分又必须先理解整体。这就是解释学循环,是解释和理解文本时必然面对的处境、必然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解释者就会产生顿悟。顿悟的发生时刻,是部分与整体都得到理解的时刻。只有这样解释者才能通过文本完全进入作者的主观世界。 4、语言负载着个人精神生活 语言有两个不同的属性或特征。一是语言的公共性,另一个特征是语言的个人性。语言要表达思想,进行交流,就必须有公共的法则和运用形式,语言的这个方面保证了个人间思想交流的可能性。 语言同时又是在个人使用时,卷入了个人的思想后,才产生实际的意义。也就是说,个人用公共的语言表达的是他个人的思想、情绪、意图,这样语言在实际使用时,又具有个人性。 因此,如果解释只关注语言的公共性方面,执着于语法的一般规则,这样来确定文本的含义,作者,即语言的个人使用者的精神世界便无法进入解释者的视线之内,语言所负载的个人精神生活就会被忽略。 施莱尔马赫的解释理论,是整个解释学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