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微生物学第2章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自学).ppt

环境微生物学第2章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自学).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微生物的起源与进化 §2-1 微生物化学进化 Oparin-Haldane生命起源假说: 原始地球的还原状态 太阳辐射、地热、闪电、核能的驱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以溶解或悬浮状态积累于地球水圈中 小分子有机物逐渐转化成大分子有机物,如酶和磷脂 经历数百万年,通过化学进化逐渐形成生命前体,最后演化为原始生命 §2-1 微生物化学进化 生命起源假说的实验证据: 生物构建材料的合成 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生命现象的发现 黏土颗粒(硅酸盐和氧化铝)表面发生氨基酸聚合反应 嗜热类蛋白自发聚集成微球体,具原始催化活性 §2-2 微生物细胞进化 细胞起源 有机聚合物具有非凡的自我组织能力,如磷脂在水中可自发形成团聚体(脂质体),能吸收体外磷脂而生长,也可缢断突出物形成新的团聚体,内穴可进行化学反应 嗜热类蛋白所形成的微球体(始祖生物)及其有限的催化能力,更加接近化学进化产生细胞的中间样式 RNA生命形态,其催化功能逐渐被酶取代,其编码功能逐渐被DNA取代,最后RNA只起DNA与蛋白质之间的桥梁作用 距今35亿年的沉积岩中,已发现原始原核生物的化石证据 §2-2 微生物细胞进化 细胞进化 基于RNA序列的生物系统发育: 1977年沃斯及其同事对代表性细菌类群的16S rRNA碱基序列进行广泛比较后提出“三域”的概念,即:古细菌、真细菌和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系统发育 真核生物系统发育:18S rRNA 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区别 特性 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核 核膜 核仁 DNA 核糖体 分裂方式 生殖方式 细胞器 呼吸链 细胞壁 呼吸类型 运动器官 细胞大小 拟核结构 完整核 无 有 无 有 只有一条DNA链,不和RNA、 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不止一条,与RNA及 蛋白质形成染色体 游离在细胞质中或结合在内质网上 游离在细胞质中 二分裂,纵裂,横裂 有丝分裂为主,减数分裂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或无性生殖 有 无 在线粒体中 在细胞膜上 肽聚糖,脂多糖 几丁质,葡聚糖 好氧为主,兼性厌氧 好氧,厌氧,兼性 纤毛,鞭毛,粗 鞭毛,细 40~100μm 1~10μm §2-3 微生物细胞器进化 线粒体和叶绿体 细胞膜内陷学说,但是以下现象无法解释: 有自己的核酸,不同于细胞核内的核酸 有自己的核糖体,不同于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不能在细胞质内“从无到有”的合成,只能通过现有的分裂产生 Margulis 内共生学说:好氧菌定居在发酵性真核细胞内;蓝细菌共生于异养型真核细胞内;共生过程中,会丧失一些遗传物质及部分生物合成能力 §2-3 微生物细胞器进化 鞭毛和纤毛 内共生证据: 内共生证据不足: 真核微生物的鞭毛与原核微 生物明显不同 不含有核酸或核糖体,不能 分裂繁殖 §3-3 微生物细胞器进化 细胞核 细胞膜内陷学说:原核细胞分化及形态、生化复杂性的增加,需要增加基因,从而产生核膜隔开基因组与细胞质 内共生学说:内生的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基因组结合,核膜来自细胞膜或液泡膜 §2-4 微生物生理进化 产能机制的发展 发酵作用:糖酵解无需外源电子受体,可在早期无氧条件下进行,但能量利用率低 无氧呼吸:距今27亿年前存在32S的富集,存在硫呼吸 有氧呼吸:蓝细菌的出现改变了大气成分,生物进化产生呼吸代谢途径,提高氧化磷酸化合成ATP,提高基质能量利用率 §2-4 微生物生理进化 光合作用的发展 不产氧光合作用: CO2 + 2H2S → [CH2O](糖)+ H2O + 2S↓ 现存厌氧光合细菌,只有光合系统Ⅰ 产氧光合作用 距今20~23亿年的蓝细菌,拥有光合系统Ⅰ和Ⅱ CO2 + H2O → [CH2O](糖)+ O2↑ 距今3.4亿年,动物上岸 距今4亿年,臭氧层形成,植物上岸 距今6亿年,生物迅猛发展 §2-4 微生物生理进化 营养机制的发展 生物固氮作用 矿物风化作用:氧气的积累加快了地球表面岩石的风化 整个生物进化过程,可以认为地球的前1/3历史依靠光合作用的进化,后2/3历史依靠呼吸作用的进化,其中微生物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2-5 微生物进化的遗传基础 遗传、变异与选择 遗传保证了亲代与子代之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根本 自然选择:某些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的个体将留下更多的后代,从而使整个种群更加适应环境 §2-5 微生物进化的遗传基础 物种进化 种群基因库的多样性是物种进化的基础 有利遗传性状的传代、传播,可迅速丰富种群基因库 没有亲缘关系的基因组能够相互重组表明,生物进化上的多条路线可以突然汇合 环境不断变化,种群和群落中的基因也必须跟着变化 §2-5 微生物进化的遗传基础 代谢途径进化 Horowitz提出逆向进化概念 通过基因的转移和重组,特别是当某一代谢途径的基因位于转移性很强的质粒或转座子上时,可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