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 需要、动机、价值观.pptx

普通心理学 第二章 需要、动机、价值观.pptx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心理学第二章需要、动机、价值观概要1

普通心理学 上节回顾 通过绪论部分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本门课程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个体的心理现象,那么个体心理现象根据不同的维度分为三个层次,个性心理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本节课主要了解心理活动中,个性心理中的个性倾向性,学习中的三个子系统:需要、动机、价值观。 第二章 需要、动机、价值观 本章主要内容: 一、需要的概念和理论 二、动机的概念 三、动机理论及研究方法 四、价值观的概念和作用 第一节 需要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出有机体的生存和发展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是有机体积极活动的源泉。 需要的特点: (1)需要的产生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的状态(吃饭、喝水、安全、交往等需要)。一旦机体内部的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消除了,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这时有机体内部又会产生新的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进而产生新的需要。 (2)需要表现出有机体生存和发展的对于客观条件的依赖性,它总是指向满足该需要的对象和条件,并从中获得满足,没有对象的需要,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三)需要是有机体活动的积极性源泉,是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需要激发人去行动,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对象,以求得自身的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他所引起的活动动机就越强烈。同时,人的需要也是不断发展的,当最初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就会形成新的需要。需要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它常以意向、愿望、动机、抱负、兴趣、信念、价值观等形式表现出来。 (四)人与动物有一些共同的需要,但二者却存在本质区别。人的需要的对象满足的方式受具体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具有社会性;人具有意识能动性,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需要。 二、需要的种类 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对它们进行分类: 大多数学者采用二分法将各种不同的需要归属为两大类,例如,生物性(生理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原发性需要或 继发性(习得性)需要,内部需要和外部需要、物质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等等;人文主义学派代表人物马斯洛(Maslow,1954)将人的需要划分为五大类: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奥尔德弗(Alderfer,1969)则分为三大类:生存的需要、相互关系的需要、成长的需要。 人的需要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结构系统,因此当我们从各种维度来考察人的各种需要时并不是相互孤立,而是相互联系的(进食(社会性需要)、穿衣(心理对美的需要))。下面仅从生物性——社会性的维度来对人的各种需要做一项简单的考察。 (一)生物性需要(保存或者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族的一些需要,动物同样存在此类需要,也称生理性需要、原发性需要、生物性需要等) 进食的需要、饮水的需要、睡眠和觉醒的需要、性的需要(并非维护个体生存所必须,维持种族延续所必需、消耗能量的过程) (二)社会性需要 社会性需要系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表现为这样或那样的社会要求,如劳动、交往、成就、奉献等。当个人认识到这些社会要求的必要性时,社会的需要就可能转化为个人的社会性需求,社会性需求是后天获得的,源于人类的社会生活,属于人类社会的历史范畴,并随着社会生活条件的不同而不同。社会性需要也是个人生活所必需的,如果这类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使个人产生焦虑、痛苦的情绪。 1.劳动需要 劳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人类如果不劳动,就根本不能生存。人类劳动表现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劳动的需要主要表现为:热爱劳动、向往劳动、如果失去了劳动的机会就会感到不安和难受。 2.交往的需要 人自出生以后就成为社会的一分子,就会想与他人亲近与他人交往。交往的需要就是个想与他人交流思想感情,沟通信 息的需要,依亲、交友、家人团聚,参加各种社会团体的活动,都可以使人的交往需要得到满足。如果人的交往的需要受到剥夺,那么就会产生恐惧和不安。(沙赫特“隔离实验”)交往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可以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信任。有助于全社会的稳定与安全,有助于创造一个美好、和平的社会环境。 沙赫特的“隔离实验” 沙赫特(Schachter,S.1959)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以每小时15美元的酬金聘人到一间没有窗户但有空调的房间去住,房内有一桌、一椅、一床、一灯,此外别无他物,三餐由人送到门底下的小洞口,住在里面的人伸手就可拿食物。一个人住进这房间后即与外界完全隔绝。有五名大学生应征参加实验。其中一人只呆了20分钟就要求出来,放弃了实验,三人呆了两天,最长的呆了八天。这个研究表明,人是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