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上第11课社会生活的变迁汇编

如果你是当时的老板,你打算拿什么衣服给阿Q看呢? 阿Q凝望许久 老板,别开玩笑了,这衣服咋穿啊? 中山装 最初的设计是7个纽扣的,后来改成5个 坚挺的衣领 两个加上软盖的口袋,以防物件丢失 “琴袋”设计,有延伸性,方便放入笔、笔记本等物件 (中西合璧) 还不如我的破旧布衫好,哼! 阿Q一脸茫然,只好离开 其实,阿Q还不知道受到西方服饰的影响,中山装和高领服装已经是那一时期最有特色的服装…… 阿Q走在大街上,看见男人头上的辫子被剪掉了……不远处,一群人正在看告示。 剪辫令 令到之日,限20日,官军民一律剪掉辫子,有不遵者,以违法论。 走近一看,阿Q冒了一额汗。 看到革命军在旁边剪辫子,阿Q落荒而逃…… 其实,当时为了呼应辛亥革命,做中华民国新国民,很多人已经陆续剪掉辫子…… 落荒而逃的阿Q继续走在大街上,当他来到一家卖西式点心的摊档。 老板问:“先生,要点蛋糕吗?” 阿Q嗅了嗅,得意走开了。 还不如我从赵家那里讨的馒头呢! 然而,阿Q还不知道当时有很多人接受了西餐了,并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设在路边的“咖啡茶座” 走在繁华的大街上,阿Q看到人们“奇怪”的打招呼方式,回想起刚才点心老板称呼他为先生,他一下子蒙了…… 跪拜、作揖 旧礼仪:三跪九叩,长拜作揖 见面礼: 鞠躬、握手 新礼仪 阿Q走在大街上,看到一些奇怪的建筑,别人告诉他那是洋房。 还不如我住的土谷祠堂。 其实,当时很多中国普通民居已经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 四合院 欧洲联接式住宅 里 弄 早期石库门侧面 阿Q走了一天,感觉社会变化太大,打算回到未庄。这时候,大街上拉黄包车的师傅走过来问:“先生,要坐黄包车吗?” 这比轿子安全吗? 最后阿Q最终还是走路回未庄。 其实当时候除了黄包车以为,还出现了轮船和火车等新式的交通工具。 衣 食 住 行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下令废除的陋习有 ①剪辫②易服 ③跪拜礼④有等级观念的称呼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20世纪初,在中国能办到的事情有 ①坐轮船、火车②买中山装和高领服装 ③在咖啡茶座喝咖啡④参观里弄 A ① 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西洋风带来的新科技 A、照相出现 这股西洋风早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吹进了宫庭,你 知道西方的来朝者们给皇帝带来了些什么吗? 《故宫-宫廷西洋风》 发明:法国 19世纪30年代 法国人达盖尔 传入中国:19世纪40年代 一、西洋风带来的新科技 A、照相出现 慈禧是照相的忠实爱好者,末代皇帝溥仪和爱妃婉容也是忠实追求者…… 融入社会生活:19世纪晚期,照相术在清朝宫廷盛行,后来照相馆在各地举办起来。 照相作用:为当时人们留下了美好的瞬间,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末代皇帝溥仪 和 爱妃婉容 慈禧太后与后妃 最右边是光绪的皇后 清末一家子 B、电影出现 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1896年 上海 徐园 “又一村”“西洋影戏”《马房失火》 中国自己拍摄第一部影片:《定军山》 1905年, 第一部中国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 ,万人空巷。 发明与传入:1895年诞生于法国,其后不久传入中国 特点:京剧艺术记录片 意义: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京剧表演家 谭鑫培 京城照相馆老板 任庆泰 电影欣赏《西洋镜》 1931年 《歌女红牡丹》 第一部有声电影 1934年 《渔光曲》 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 二、民主共和后的新变化 1、剪发辫 2、改称呼 A、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法令: 封 建 君 主 专 制 民 主 共 和 制 …… 想一想;中国人没留辫子前是什么发型?为什么说剪辫子成了革命的标志? 1644年4月22日,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清军入关,占北京,下江南,爱新觉罗· 福临成了天下共主。1645年6月15日,又是非同寻常的一天,这天福临颁布了“剃发令”:京城内外,限10日内,官军民一律剃发留辫,迟疑者按逆贼论斩!“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是以死要挟汉人皈依满人的发式。 想一想:清代人为什么要剃发留辫? 探究与思考 辫子的由来 铲除汉人的民族意识,在思想上 归顺大清 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颁布剪辫令,规定:令到之日,限20日,官军民一律剪掉辫子,有不遵者,以违法论。命令也很严厉,但没以死相挟。然而,响应者却最众。仅在广东,一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