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柏坡实践.ppt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柏坡实践

西柏坡光辉实践 党中央在西柏坡尽管仅仅1年零10月的时间(1947年5月3日至1949年3月23日),但在这段关键的时期里,中国共产党书写了中国革命伟大实践的辉煌篇章,已经成为党领导新民主主义胜利的一座历史丰碑,永远矗立在了太行山上。60多年后的今天来看党在这段伟大实践,感到有很多弥足珍贵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深思。 重温西柏坡实践经验的思想方法 一是要有“大历史观”(通史观)。即把西柏坡的伟大实践宝贵经验放在党的28年民主革命史、90多年的党的历史,甚至放在一部中华民族近代史的大视野中去认识、去研究、去探讨。 中国共产党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理论和伟大实践,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是一个不断成熟并走向胜利的过程,需要用整体历史思维去研究、去把握,避免将其肢解开来去认识、去研究。 在井冈山时生根发芽;走到延安时枝繁茂、鲜花盛开;走到西柏坡时瓜熟蒂落、结出了丰硕成果。 重温西柏坡实践经验的思想方法 二是要有“大党建观”。即把西柏坡时期的实践经验放在党的建设大格局中,与民主革命时期提出的“党的建设伟大工程”联系起来去认识、去研究、去探讨。 一段解说词 “在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原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被特赦之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到西柏坡看一看。他想知道,西柏坡到底是一个何等神奇的地方,毛泽东是怎样在此指挥若定,居然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打败了用美械装备武装到牙齿的800万国民党军队。当黄维来到西柏坡中共领袖们的旧居,看到这些低矮的土屋、简陋的陈设,他被震惊了,久久地打量着、思索着,……终于,这位原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低下了他那曾经高傲的头,由衷地感叹道:共产党伟大,国民党当败,国民党当败啊!” 1939年10月4日 这是毛泽东为当时的中央机关刊物《共产党人》写的发刊词,是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方面的一篇重要理沦著作。 第一次系统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这样一个党的问题。 “伟大的工程” 《共产党人发刊词》:它的任务就是:帮助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迫切地需要建设这样一个党,建设这样一个党的主观客观条件也已经大体具备,这件伟大的工程也正在进行之中。 把建设这样一个党当作:“伟大的工程”。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与毛泽东这一提法相对的。 ”三个主要法宝“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十八年的经验告诉我们,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重温西柏坡实践经验的思想方法 三是要有“大系统观”。即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研究学习党在西柏时期实践经验,探讨党在这个时期,是如何实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工作协调发展、统筹推进的。(我们现在说的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重温西柏坡实践经验的思想方法 四是要有“现代观”。即用当代的眼光来审视研究和思考西柏坡的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挖掘和探讨它的当代价值和当代意义。寻找打通革命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历史通道和内在逻辑,寻找提高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新的政治增长方式。 比如:民本、民主、责任、奉献、勤政、团队…… 防止简单的学、形式主义的学、官僚主义的学、用坏的作风学习优良传统。 重温西柏坡实践经验的思想方法 五是要有“联系观”。即把对西柏坡时期实践与经验的研究与对党的领袖集团研究,与毛泽东思想的研究,与中国民主革命史的研究,与党的建设史的研究,充分联系起来、结合起来。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理论体系的关系?(绕不开,要解开这个扣) 毛泽东思想的当代意义(北京、深圳等地游行)? 二、党在西柏坡时期的光辉实践 (一)中国共产党土地改革的伟大实践:铲除了封建制度的根基 封建土地制度是一种腐朽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束缚和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并且成为支撑着封建统治的强大柱石。毛泽东:“封建主义是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同盟者及其统治的基础” 以解放中国劳苦大众伙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自觉地担负起了彻底推翻封建地主剥削制度的职责,牢牢把握住了这个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解决土地问题的历史(1) 中国共产党建立之初,是把领导工人运动作中心工作的,没有把解决土地问题列入革命的议事日程。 毛泽东1927年1月,考察的湖南农民运动后,在国民党土地委员会召开的讨论会上和中央第五次代表大会上提出解决土地问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