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值得玩味的提案 2008年的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茵提出了三个提案,其中两个是与税收相关的。 劳动密集型企业应取消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降低富人税负,把月薪10万元以上的最高累进税率从45%减至30%; 鼓励企业进口先进高效的节能环保设备,给予5年至7年的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过渡期限。 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本章练习题 1、企业无意中违反税法而招致的税务处罚与偷税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为什么说规避额外税收负担还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 3、了解并说明我国一项税收改革法案的制定过程,讨论纳税人争取有利的税收政策的途径在哪里? 4、某投资开发公司2006年有两个投资项目,一是5年期国债,到期年利率为3.14%;二是五年期的铁路建设债券,年利率为3.65%。从税后收益来考虑,应该投资哪个项目? 建议素材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第二章 税收筹划的类型与范畴 华南师范大学会计系 税筹的三种类型 初级税收筹划: 规避企业额外税负 中级税收筹划: 优化企业税务策略 高级税收筹划: 争取有利的税收政策 一、额外税负与筹划 (一)、额外税负含义界定 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大于按税法计算的应纳税额,二者之间的差额称为纳税人的额外税负。(小于-可能的情况?) 避免税收额外负担企业税收筹划的最低标准 第一节 初级筹划:规避额外税负 (二)、额外税负形成的原因 P40 1、企业自身税务处理不当 容易出现的具体情况是: 1)企业无帐经营、帐目混乱、凭证残缺。 对此,税务机关有权“根据实际情况”核定该类企业的应纳税额。 税务机关的核定,情理上是“从高不从低”;税法上是“就高不就低”。从而容易导致纳税人承担额外税负。 【例2-1】企业销售收入1200万元,业务宣传费帐面列支6万元。该企业另有一笔3万元的“展览费”计入销售费用。因凭证残缺,此3万元,被税务机关核定为“业务宣传费”。 额外税负=3×25%=0.75(万元) 税法依据:国税发(2000)84号文件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2%的,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业务宣传费(包括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在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5‰范围内,可据实扣除。 2)不同应税项目下的计税依据未单独核算,造成从高计征纳税。 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条例》:经营不同税目的应税行为,应分别核算;未分别核算,从高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额。 【例2-2】兼营白酒、酒精、矿泉水。 涉税分析:白酒、酒精 消费税 矿泉水 增值税 相关税目税率:白酒 20%+0.5元/500克; 酒精5%; 矿泉水 17% 额外税负:矿泉水 酒精 套高(20%+0.5元/500克)税率。 3)减免税项目的销售未单独核算,致使无法享受的税收优惠 【例2-3】农机商店(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经营业务中没有对机械销售收入、农机销售收入单独核算。导致额外税负。 税法依据:《增值税条例》“兼营免税、减税项目的,应当单独核算;未单独核算的,不得免税、减税”。 本例中,农机销售按机械销售计税。其差额即为“额外税负”。 【例2-4】企业所得税的“年度亏损弥补”处理不当。 2002年亏损100万元,2003、2004、2005、2006、2007盈利。税务处理情况: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0 33 66 96 132 165 -100 100 200 300 400 500 税法依据:《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纳税人发生年度亏损的,可以用下一年度的所得弥补;下一纳税年度的所得弥补不足的,可以在最长5年内逐年延续弥补。 《征管法》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3年内发现多缴纳税款的,可以向税务机关提出退还申请,……税务机关退还并计算利息。 本例超过了 3年。 4)企业税收处理错误导致额外税负 【例2-5】生产建筑材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