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用地规模概要1.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用地规模概要1

总体规划专题之一 哈尔滨市城市用地规模 (2000-2020) 哈尔滨市规划局 哈尔滨市城市规划院 总体室 一、用地规模发展史及现状 1、地理位置: 哈尔滨位于我国东北北部、黑龙江省中南部,松花江沿岸,呈狭长带状。地理座标位于东经12542′--130°10′,北纬4404′--46°40′之间。全市辖7个区和阿城、双城、五常、尚志、宾县、呼兰、巴彦、依兰、方正、木兰、通河、延寿12个县(市),总面积5.31万平方公里32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112公里,最窄处仅20公里。哈尔滨市区面积为1660平方公里。哈尔滨市城区为211平方公里。 2、用地规模发展史 哈尔滨市城市发展来自于中东铁路的修筑,在用地上,1898年帝俄征用城市建设用地4500公顷(从江岸—香坊),1901年扩展到新市街征地3400公顷,1903年又在埠头区征地5700公顷,合计136平方公里,尽管征地面积较大,1906年实际用于城市建设的用地仅12.7平方公里。 中东铁路的修筑对哈尔滨城区的形成和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铁路通车以后,原有驿道的作用逐渐为铁路所取代,铁路沿线形成了许多新的居民点,一些原有居民点也因此而发展。加上此期大批外国移民、商人不断迁入,至1905年哈尔滨人口已达11.3万人,也使哈尔滨市初具规模。 20世纪20年代哈尔滨城区主要分布于松花江和马家沟之间,集中于今道里、道外、南岗三区的中心地带。以南岗地区为中心的新城区迅速发展,旧哈尔滨城区(今香坊区)则无大变化,马家沟以东和偏脸子以西基本未得到开发。南岗地区的建筑大多为铁路所属,市区基本沿铁路线方向发展。道里地区以外国人居住为主,街区由方格形路网组成。道外地区以中国人居住为主,建筑物密集,路网亦呈方格网状。至1928年,哈尔滨人口数已达38.4万左右,城区占地面积达45平方公里。 1928—1945年南岗新城初具规模,道里随着松花江航运的发展或为商埠繁荣之地,外地小商贩、小手工业人口的涌入,使道外区得以繁荣,此阶段形成了哈尔滨市中心城区连片发展的基本内核。 1946年—1980年,随着“一五”、“二五”期间,国家十三个重点项目,重点工程和军工企业分别在我市沿几条主要交通干道伸展,如三大动力、学府区、哈西工业区、香坊区、太平区、平房区、城乡路、学府路、哈西大街、公滨路先后建成,各大企业专用线,铁路、河沟的自然分隔,特别是马家沟机场的分隔,使得城市用地呈松散的群组结构。这一时期是哈尔滨历史上用地规模发展最快的时期,其中1957—1962年间,平均每年增长7.42km2。 1980—1990年,随着全国改革开放及经济建设步子的加快,特别是居住用地严重不足的矛盾加剧,市政府决定将位于市内的马家沟机场迁出后,该地做为城市建设用地,整个城市由松散的星状,向紧凑的块状发展。到1990年在围绕城区铁路的圈内除哈西、学府、原马家沟机场尚存部分插花地外,其它地区均连成一片。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但由于哈尔滨市处于我国北疆,属远离海岸的内陆城市,因此与沿海开放城市相比,我市在利用对外开放优惠政策方面受益不大,但城市建设有所发展,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城市用地开发速度十分迅速。平均每年增长4km2/年。 3、用地规模现状 哈尔滨市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如今成为黑龙江省省会、东北亚区域性经贸城市,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市区总用地面积达1660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1平方公里。人均74.0平方米。范围北至松北、松浦镇,南至阎家岗、平房区,东至团结、城子高镇,西到群立新区。 哈尔滨市城区用地现状表(2000),(详见附表1) 二、城市用地存在的问题与需求 (一)、城市用地存在的问题 1、用地水平和用地结构与城市性质的偏差:老工业基地,工矿用地浪费严重。 哈尔滨市是建国以来发展最早的老工业基地之一,在三年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二五”期间,哈尔滨市作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城市之一。先后在抗美援朝期间有几个大型工业迁至哈尔滨,全国156项重点建设项目在哈尔滨市安排了13项。哈尔滨市成为著名的“动力之乡”。这对哈尔滨市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哈尔滨市工业用地规模过大的弊端日益突出。哈尔滨市工业用地占据了城市大量用地,2000年现状统计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总量的25.3%。而从国外情况看,如英国,城市工业用地平均只有13—15%左右,据美国70年代22个城市统计,工业用地仅占建成区总用地的10.4%。工业用地比重的过大,严重束缚了城市本身的发展,又阻碍了城市其它功能的发挥,而且许多工业严重地污染了城市环境。哈尔滨市以城市下风向太平化工区尤为严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