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越南使臣与花山岩画..pdf
广西民族研究 2016年第4期 (总第 130期) ·119·
浅论越南使臣与花山岩画半
张惠鲜 王晓军 张冬梅
摘【 要】在中越宗藩关系存续期间,越南派往中国的使 臣,在途经广西左江流域时,面对谜
一 般的花山岩画,留下了较多的考察和描述文献。现存 32份越南使 臣留下的花山岩画文献,总体
而论 ,文体类型多样 ,形成时间跨度大,描述层次深浅不一,反映出越南使 臣不同的花 山岩画形成
观。越南使臣对花山岩画的较高关注度,其原因既有对异邦好奇的因素,也有对广西边境地区特殊
关注的考量 ,更有可能受越南历代相沿的花 山观的影响。
关【键词】越南;使臣;花山岩画
作【 者】张惠鲜,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王晓军,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授。广西崇左,
532200;张冬梅,龙州县高级中学教师。广西龙州,532400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54X (2016)04—0119—009
2016年7月 15日,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举行的第4O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
(世界遗产大会)上,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正式人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不仅标志着花
山岩画的申遗成功,同时也将进一步刺激社会各界尤其是学术界对花山岩画的关注。
在左江流域的悬崖峭壁上,保存着大量的赭红色古代岩画,人称花山岩画。截至 目前,左江流
域已发现的花山岩画共 89个点,分为 189处、300组,共计有5258个图像。千百年来,这些神
奇的、谜一般的岩画,吸引着人们好奇的目光,其中包括途经此地的越南使臣。鉴于学术界对越南
使臣与花山岩画这一论题探讨的不足①,笔者不揣浅陋,草撰小文,以求教方家。
一 、 越南使 臣留存花山岩画文献的概况
众所周知,越南北部和中部地区曾是中国的版图。先秦时期,越族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地区,
史称百越或百粤。不同地区的越族又各有异名 ,或称 “吴越” (苏南浙北一带)、或称 “闽越”
(福建一带)、或称 “扬越” (江西湖南一带)、或称 “南越” (广东一带)、或称 “西瓯” (广西一
带)、或称 骆“越” (越南北部和广西南部一带)。公元前214年,秦平定岭南地区,设置南海、桂
林、象等三郡,其中象郡管辖的范围包括了今越南中部和北部地区。从秦开始迄于五代,在长达千
年的时间内,越南北部、中部地区为中国所直接管辖 ,是中国的一部分。公元968年,丁部领统一
安南,建立 “大瞿越国”;公元973年,丁部领遣使北宋,愿为藩属,北宋接受丁部领之请,至此,
基金项 目:崇左市2015年左江花山岩画研究招标课题 “加强左江花山岩画文献收集整理保存和挖掘利用对策研究”
(CZsk201609)。
① 截止 目前 ,学术界专题讨论越南使臣与花山岩画的不多,黄权才所著 《明清两朝来华使节的花山诗篇》(《广西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一文较为重要。
· 120· 广西民族研究 2016年第 4期 (总第 130期)
中越关系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 “原来一国之内内地与边疆的关系,正式为国与国之间宗主国与藩属
国之间的关系所取代。”[1]15
从973年开始到 1885年止,中越两国使臣往返不断。据不完全统计 ,两宋期间,双方互遣使
195次 ,其中史册有名载录者 139人 (宋21次计 29人,安南63次计 l10人);元朝时期 ,双方互
遣使97次,其中元 37次、安南 6O次 ;明朝时期,双方互遣使 152次 ,其中明46次、安南 106
次;清朝时期,双方互遣使72次,其中清 14次,安南58次。①这也就是说 ,在近千年的时间里,
越南至少遣使287次到中国。出使中国,对于越南使臣而言,不仅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更是一个了
解中国文化的极佳机会。这些使臣 “在越南国内均是极一时之选的著名文臣”,不仅汉文修养水平
高,而且对中国历史文化也十分熟悉,在旅途中, “他们娴熟地运用汉文撰述使程 日记,书写往来
公文,以汉诗咏叹摹写各地风光 ,并与中国朝野士绅文字交流”,由于外国人对异国他乡的好奇,
他们在中国境内所撰述编绘的有关中国的文字或图像 , “时常比中国本土同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