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模式 - 经济与管理研究
第38卷 第7期 经 济与 管理研 究 Vol.38 No.7
2017年7月 ResearchonEconomicsandManagement Jul.2017
DOI:10.13502/j.cnki.issn1000-7636.2017.07.013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模式
———以吉利集团并购沃尔沃汽车为例
蒋瑜洁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中国吉利集团跨国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后整合过程的案例研究,揭示出中国企业在并
购全球领先企业时的一种有效整合方式:并购双方应维持企业文化、运营模式、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的独立性,以保
护被并购全球领先企业的品牌价值,降低文化冲突,减少企业间调和成本;并积极地融合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全球
规模化生产以及基础资源共享,追求整合的协同效应,增强核心竞争力。本文提出,并购交易完成后迅速、简洁、明
确的战略定位及组织间交流机制的确立是中国企业跨国并购整合成功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关键词:跨国并购 整合模式 案例研究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636(2017)07-0126-07
近年来中国企业积极地通过企业并购的方式,迅速降低市场壁垒,实现企业规模扩张,获取成熟或先进
[1]
技术,提高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调查统计表明,2015
年中国并购市场共完成交易2692起,是2008年的181起的近15倍,涉及交易金额共 10437亿人民币,是
2008年的2366亿人民币的4.4倍。企业并购方式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尽管并购在中国企业成长战略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企业并购,特别是企业跨国并购却存在
着巨大的风险。根据美国麦肯锡公司的调查统计表明,在过去的20年中约67%的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以
失败告终,而已获取成熟或先进技术的并购基本都未能实现其预期目的。大量的统计分析、案例研究表明,
绝大多数企业并购失败于并购交易成立后的整合模式的失误[2-4]。虽然存在并购风险,特别是跨国并购风
险巨大,但部分中国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企业的快速成长。是什么因素影响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整合的成
败?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合模式研究成为了中国企业面临的重要课题之一。
收稿日期:2016-03-29
基金项目: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创新能力提升专项人文社科发展项目“中国后发型企业技术能力构筑路径研究”
2017CDJSK01XK07);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跨国并购后信息系统作用机理和协同创新能力构筑”(0903005203534)
(
作者简介:蒋瑜洁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讲师,重庆市,400044。
作者感谢匿名审稿人的评审意见。
126
ResearchonEconomicsandManagement(No.7,2017)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7年第7期)
一、理论基础
(一)企业跨国并购整合模式的分类
中村(2003)提出,企业跨国并购后的整
合是指,为促进差别化战略、成本领先战略等
企业基本战略的实现,取得竞争优势,而在并
购方与被并购方之间构建相互作用关系时,
[5]
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手段和方法 。
松江(2008)将企业跨国并购的整合领域划分
为企业战略、组织构造、管理制度、业务程序
[3]
以及企业文化五个方面,如图1所示 。
根据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对组织自治
性要求的高低以及双方企业战略的相互依赖
程度的两个维度,哈斯帕拉夫和杰米森
(Haspeslagh&Jemison,1991)将企业跨国并
[3]
购后的整合模式划分为保持型、吸收型、共生 资料来源:松江(Matsu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工作细则.pdf
- 东财介绍 -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ppt
- 个人情况简介 - 土木建筑学院 - 华东交通大学.doc
- 个案7 多名工人在大型竹棚架倒塌时受伤 - 劳工处.doc
- 个案释例短期带薪假.ppt
- 个案-创新育成中心 - 国立云林科技大学企业管理系.ppt
- 中、美主要抗震设计规范加速度谱的近断层地震动能量检验 - 地震学报.pdf
- 中书省:草拟政策门下省.ppt
- 中信建筑设计院光谷国际网球中心项目中的bim应用 - 欧特克.pdf
- 中俄对外能源政策及两国能源合作互利分析 - 登录-欧亚研究 - 俄罗斯 .pdf
- 中国传统建筑在近代的文化转型.pdf
- 中国低碳建筑情景和政策路线图研究 - energy foundation china.pdf
- 中国低碳建筑情景分析 - ipac.pdf
- 中国侵权法的普通法色彩和公法面向 - 中国民商法律网.pdf
- 中国儒学的责任伦理资源.ppt
- 中国公民教育演进评析.doc
- 中国信息通信技术(ict) 发展报告 - chinese embassy.ppt
- 中国再制造工程的发展现状 - centre for remanufacturing and reuse.pdf
- 中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演化博弈分析 - 中国农学通报.pdf
- 中国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及co 2 排放情景分析 - ingenta connect.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