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药物新剂型常用辅料.ppt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章药物新剂型常用辅料剖析

三 脂质体的理化性质 (一)相变温度 脂质体膜的性质与介质温度关系密切。当温度升高时,磷脂分子中酰基侧链从有序排列变成无序排列,从而引起膜性质的变化: 由胶晶态变成液晶态,膜的横切面增加,双分子层厚度减少,膜流动性增加, 发生这种转变时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 每种磷脂有其特有的相变温度。 膜的流动性是脂质体的重要性质,流动性与药物释放密切相关。 胆固醇被称为膜流动性调节剂,因为低于相变温度时,胆固醇的存在增加了膜的无序性,增加膜的流动性; 相变温度以上时,胆固醇减少膜酰基侧链的无序性,减少膜的流动性。 (二)脂质体的荷电性 荷电磷脂制备的脂质体荷电。 含磷脂酸(PA)和磷脂酰丝氨酸(PS)的脂质体荷负电,含碱基(胺基)磷脂的脂质体荷正电, 不含离子的脂质体电中性。 按荷电性分类? 阳离子脂质体作为药物的载体比传统脂质体有利, 它与带负电的细胞表面有很强的亲合作用, 有利于药物的被吸收。 阳离子脂质体是应用最多的非病毒基因载体 某些阳离子脂质体能专一性靶向肺等器官的内皮细胞。 药物和阳离子脂质体相互作用时,不仅同样可包埋于脂质体的囊泡内, 此外也可由于阳离子脂质体表面的正电荷与带负电荷的药物分子产生静电吸附作用, 多肽类药物分子中的疏水结构可插入脂质体的脂双层、形成稳定结构。 (三) 脂质体的剂型特点 1 脂质体具有生物相容性 2. 制备工艺简单,适宜工业大生产。 3 同时装载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 4 药物以非共价键结合的方式被包裹,有利于药物释放。 5 脂质体的物理化学稳定性较差。 脂质体的体内作用特点 1. 体内分布靶向性 被动靶向 主动靶向 脂质体易于连接靶向因子 脂质体主动靶向性 2.药物作用延效性 许多药物在体内由于被迅速代谢或排泄而使其体内作用时间短。 将药物包封成脂质体,可减少肾排泄和代谢而延长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从而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 3. 生物相容性 因脂质体是类似生物膜结构的泡囊,具有很好的细胞亲和性与组织相容性。 它可长时间吸附于靶细胞周围,使药物能充分向靶细胞渗透。 脂质体也可通过融合进入细胞内。 4.降低药物毒性 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主要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而摄取,且在肝、脾和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较丰富的器官中浓集,而使药物在心、肾中累积量比游离药物低得多。 如果将对心、肾有毒性的药物或对正常细胞有毒性的抗癌药物包封成脂质体,就可明显降低药物的毒性。 两性霉素B对多数哺乳动物的毒性较大,制成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使其毒性大大降低而不影响抗真菌活性。 5.提高药物稳定性 一些不稳定的药物被脂质体包封后可受到脂质体双层膜的保护。 如青霉素G或V的钾盐是对酸不稳定的抗生素,口服易被胃酸破坏,制成脂质体则可减少胃酸对其的破坏,提高口服的吸收效果。 * 缓释制剂(第二代) 控释制剂(第三代) 靶向制剂(第四代) 制剂按历史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四个时代 普通固体制剂的释放可称为直接释放(immediate release,IR),需进行溶出度(dissolution)考察.溶出度在20世纪70年代确定了它在固体口服制剂中的重要地位[1~2],至20世纪80年代,缓释等技术发展迅速,释放(release)的概念随之提出.释放度是口服药物从缓释制剂(extended release)、延缓制剂(delayed release,enteric-coated)及透皮释药系统(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等在规定溶剂中释放的速度和程度.中国药典2000版(CP 2000)将控释制剂(controlled release)与缓释制剂(sustained release)分开定义,美国药典2000版(USP 24)则不加区分地称为缓释制剂(extendedrelease,ER).本文以下的缓释制剂”以USP 24为准,即将controlled release和sustained release放在一起,称为extended release(ER). 第一代普通针剂、片剂,第二代缓释制剂和第三代控释制剂三个过程。虽然第二、三代制剂已在药物释放、时间控制方面有一定的进展,但仍无法达到药物选择性进入靶细胞内释放、起效的目的。同时不可避免的是,药物不仅作用于病灶部位,还会作用于动物机体内其它正常组织,从而造成极大的副作用,致使主要部位用药量大大降低,疗效不佳。 剂型是药物应用的形式,对药效的发挥极为重要,过去人们认为化学结构、处方组成是决定药效的唯一因素,随着生物药剂学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剂型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药物的药效有决定性影响,改变剂型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