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性有善有恶 “气质之性”就是人生之时从天地之间禀受来的物质性的气,形成了人的物质形体,同时也形成了人性中的欲望,因为人的身体及其器官产生了衣食温饱等的欲望。气质之性是恶的根源。 张载和朱熹的有善有恶论是以性善为基础将性善论和性恶论进行了整合,既表达了人对于物质的需求,更注重人的精神需求,形成了中国古代比较全面的人性论。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一条: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 《提纲》第一条 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能到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不同的感性客体:但是它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性的【gegenstandliche】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做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第五条:“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但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性的活动。” 与马克思第一条的表述相比较:“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 恩格斯1888年的修正:“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 马恩在根本上的一致性。 二、马克思认识会历史理论的方法(3条和8条) 环境和人的关系 (环境决定人?还是人创造了环境?) 社会的本质是什么? 新唯物主义视野下的人类社会 (人应该怎样看社会) 请看《提纲》的第三条和第八条。 (一)爱尔维修的尴尬和困惑:马克思对社会本质问题的追问 1758年《论精神》的困惑。 87年后马克思的回应。 既不能说环境决定人,也不能说人决定环境,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改变都是由实践决定的。 这就超越并解决了爱尔维修这两个判断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一)爱尔维修的尴尬和困惑:马克思对社会本质问题的追问 马克思这一理论贡献的意义决不仅仅止于此,而在于从此出发, 把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归结为实践; 把社会生活的本质归结为实践; 把人的改变归结为实践。 这就科学地解决了社会的本质和人的本质这一关涉历史唯物主义基本面貌的重大理论问题,确立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 提纲第三条 关于环境和教育起改变作用的唯物主义学说忘记了:环境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一定把社会分成两部份,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 提纲第三条 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做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提纲第三条 Das Zusammenfallen des ?ndern[s] der Umst?nde und der menschlichen T?tigkeit oder Selbstver?nderung kann nur als revolution?re Praxis gefa?t und rationell verstanden werden. ——马克思 Das Zusammenfallen des ?nderns der Umst?nde und der menschlichen T?tigkeit kann nur als umw?lzende Praxis gefa?t und rationell verstanden werden. ——恩格斯 英文对这句话的表述 The coincidence of the changing of circumstances and of human activity or self-change can be conceived and rationally understood only as revolutionary practice 。 ——马克思 俄文对这句话的表述 Совпадение изменения обстоятельств и человеческой деятельности може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汉英笔译基础教程第6章 人称与物称.pptx VIP
- 动脉血气分析临床操作指南共识最新版.docx VIP
- 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测试 (含答案)2024-2025学年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pdf VIP
- 32. 《醉翁亭记》对比阅读(原卷版)-2026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讲练(全国通用).docx
- 素养与情操——美术鉴赏的意义课件.pptx VIP
- 迪士尼运营管理案例分享.docx VIP
- 2025年天翼云高级运维工程师认证参考试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2024—2025学年福建省厦门市第十中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doc VIP
- 科学一年级上册教科版 观察一棵植物(课件) (1).pptx VIP
- 英汉对比之物称与人称汇总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