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校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校长

* * 孙家鼐(1827―1909),字燮臣,安徽寿州(今寿县)人,咸丰期间状元,与翁同龢同为光绪帝师,累迁内阁学士,擢工部侍郎,署工部、刑部、户部尚书。1898年为京师大学堂第一任管学大臣,被聘为总教习。主张阅报去皇帝壅蔽,然要严禁“渎乱宸聪”。建议酌置散卿,广集人才,以资议政。甲午战起,力言“衅不可启”,主张妥协。 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许景澄(1845—1900)字竹筼,一作竹筠。浙江嘉兴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同治七年进士。历任驻法、德、意、菏、奥、比六国公使,总理衙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历主镇压义和团,反对对外宣战,与袁昶同被杀。有《许文肃公遗稿》、《许文肃公外集》、《出使函稿》。 北京大学第二任校长 张百熙(1847—1907)字埜秋,一作冶秋,号潜斋。湖南长沙人。清末大臣,著名教育家。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年(1876年)散馆,授编修。其后先后任山东乡试副考官、山东学政、四川乡试正考官、日讲起居注官、国子监祭酒、江西乡试正考官、广东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礼部右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吏部尚书、京师大学堂管学大臣、户部尚书、邮传部尚书等职。 第三任校长 张亨嘉(1847—1911),字燮钧,号铁君,侯官 今福州市人。光绪九年癸未科2甲62名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光绪十四年,提督湖南学政。光绪十九年,充广西乡试正考官。后入值南书房,升授国子监司业,迁詹事府、右春坊右中允,升授司经局洗马,迁翰林院侍讲,升授太常寺少卿,迁大理寺少卿。二十七年,出督浙江学政。旋回京,仍在南书房行走,并充京师大学堂总监督,补授光禄寺卿,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升授兵部右侍郎,调补礼部左侍郎,充玉牒馆副总裁、经筵讲官。 第四任校长 李家驹(1871-1938),男,汉军正黄旗人。字柳溪。光绪进士。授翰林。1903年任湖北学政,后调东三省,不久该做京师大学堂监督,授学部右丞。 1907年曾任出使大臣赴日本,此年该派为考察日本宪政大臣,授内阁学士。1909年署理学部左侍郎。1911年兼任协同纂拟宪法大臣,资政院总裁等职。1914年任参政院参政。曾接受袁世凯称帝时授予的封衔。 第五任校长 朱益藩(1861年7月1日—1937年3月10日)字艾卿,号定园,江西省莲花县花塘村人,朱熹后裔。1892年(光绪十八年)散馆,取一等中馆元,授翰林院编修;1893年(光绪十九年)派为奉天乡试同考官;1894年(光绪二十年)升詹事府詹事,授湖北省乡试、会试副考官;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任翰林院侍读;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大考翰詹科道获第一名,擢翰林院侍读学士,钦命在南书房行走,兼充经筵进讲大臣,入值南书房、轮值养心殿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进讲。本年任湖南乡试,会试正考官;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任日讲起居注官、翰林院侍读学士;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为南书房行走,授为补行庚子、辛丑恩正并科浙江省乡试、会试正考官;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任陕西学政;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8月奉谕调补闽布政使,9月奉谕为山东提学使;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南书房行走;1907年12月25日调宗人府府丞;1908年(光绪三十四年)派充廷试赴日、赴欧游学毕业生监考官及阅卷大臣;1909年(宣统元年)钦命为廷试游学生阅卷大臣;1911年(宣统三年)授副都御史,后授毓庆宫授读,毓庆宫行走、少保、太保、赏紫禁城骑马、乘坐二人暖轿、诰授光禄大夫、赐谥“文诚”。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的师傅”即末代帝师。还是江西历史上出任全国最高学府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前身)总监督的第一人。 刘廷琛 (1908.1-1910.12) 字幼云,号潜楼,江西九江人,光绪二十年(1894年)进士。在清末历任翰林院编修、陕西提学使、京师大学堂监督、学部副大臣。曾于宣统元年向溥仪进讲。辛亥后侨居青岛。民国政府礼制馆隶于政事堂。1914年7月1日,国务卿拟聘刘廷琛为礼制馆顾问,刘乃撰《复礼制馆书》以辞。   他在文中贬斥共和制度说:沉观三载,灼见病源实在于此,进而要求袁世凯向溥仪返大政:夫民主国与中国国情不适,已为众人所信。然袁公误 自称帝,有悖初意,亦必为中国举国所不服。为今之计,惟返大政于大清皇帝,复还内阁总理之任。丁巳年,刘与张勋共谋复辟,并出任内阁议政大臣,是首要人物。   1932年7月5日,刘病逝于青岛。 字凤孙,山东胶州人。清光绪进士。1910年9月至1911年11月署理京师大学堂总监督。 1843——1921)字季瑄,号玉初,又号韧叟。河北省广平府(今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中国近代音韵学家。清末修律,礼、法之争中礼教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劳乃宣坚持“本旧律之义,用新律之体”的修律方针,主张凡属三纲五常的伦理纲常都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