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红蛋白在壳聚糖/石墨烯修饰膜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pdfVIP

血红蛋白在壳聚糖/石墨烯修饰膜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血红蛋白在壳聚糖/石墨烯修饰膜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pdf

第 37卷 分析化学 (FENXIH1AXUE) 增刊 2009年 1O月 ChineseJournalofAnMyficalChemistry E124 血红蛋白在壳聚糖/石墨烯修饰膜上的直接电化学研究 许惠凤 戴 宏 陈艳玲 林燕语 陈国南 (福州大学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 350002) 金属蛋 白质的直接 电化学是研究工作者一直非常感兴趣的领域,然而 由于诸多原因,在裸电 极上实现直接 电化学是很困难 的。为了促进蛋 白质和 电极的电子传递,稳定而且具有优 良电子传 导速率和 良好生物兼容性的无机材料成为此领域研究的热点。2004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安德 烈 ·K海·姆(AndreK.Geim)等人制备出的石墨烯引起了全世界的研究热潮,它不仅是己知材料中最 薄的一种,还非常稳定坚硬;作为单质,它在室温下传递电子的速度比已知导体都快。石墨烯的 这些特点引起了我们将其应用在蛋白质直接电化学方面的兴趔。 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在 电化学工作站 (CHI760C,中国上海)上进行。实验所用的三电 极体系中,修饰过的玻碳 电极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电极为参比电极,铂电极为对 电极。血红蛋 白 (1ib)和壳聚糖购 自Sigma公司。0.1M磷酸溶液 由NazHPO4和KH2PO4配制并用高纯氮除氧, 实验过程 中使用的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根据文献 【l】报道的方法配制 0.1wt%的壳聚糖溶液。将适量该溶液和石墨烯固体共混超声 30min得到均匀度很好的悬浊液 。称取适量 Hb固体振荡溶解于石墨烯/壳聚糖混合液 。移取该修 饰液滴于处理干净的玻碳电极表面,常温下干燥6h。在缓冲溶液中,CS/G和Hb/CS膜的CV 图 都观察不到明显的氧化还原峰,而在同样条件下,可以看到Hb/CS/G膜上出现了一对对称性 良好 的氧化还原峰。这表 明Hb在石墨烯/壳聚糖上面实现了直接 电子传递。 石墨烯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种,它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对物质的吸附性很强,因此Hb 在其上面能得到 良好的固定并保持生物活性。石墨烯稳定的晶格结构使碳原子具有优秀的导电性, 具有 良好的电催化活性,使得固定在其上面的氧化还原蛋 白质易于实现直接 电子传递。 实验进一步考查了石墨烯/壳聚糖复合膜 内Hb 电催化还原过氧化氢的行为 。当溶液中加入 HO2后,还原峰急剧变大,氧化峰逐渐变小,是典型的电催化 H:O:还原的现象。实验进一步用 安培法研究了lib修饰石墨烯/壳聚糖复合膜 电极对 H2O2的响应。在.0.3V下, 在6.5×10~一2.3 ×10。mol/L浓度范围内,响应 电流和过氧化氢浓度间存在着一定线性关系,检测限为 8.4×l0。 mol/L。 本文考察了Hb在石墨烯/壳聚糖复合膜上的直接 电化学行为以及对过氧化氢的电催化行为。 结果表明石墨烯/壳聚糖复合膜利于Hb实现直接 电子传递,这说明了该复合膜具有 良好的生物兼 容性和快速的电子传递速率和优 良的电子传递路径。该实验预示着石墨烯在生物传感平台的构建 方面有着 良好的应用前景。 References 1 Wang LiYM,Tna gLH,LuJ,LiJH.Ectrochem.Commun.,2009,11:889~892 2 LuCH,YangHH,ZhuCL,ChenX,ChenGN Angew.Chem.1nLEd,2009,48:1-4 E—mail:gnchen@fzu.edu.cn

文档评论(0)

sunguoho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