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两岸高分子交流的先驱–缅怀张丰治先生.PDFVIP

海峡两岸高分子交流的先驱–缅怀张丰治先生.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峡两岸高分子交流的先驱–缅怀张丰治先生

海峡两岸高分子交流的先驱 – 缅怀张丰治先生 复旦大学 江 明 今年3 月24 日,我们得到张丰治老师遽然去世的消息,十分震惊!因为仅 在10 天以前,即3 月14 号,张先生和他的优秀学生郑智嘉一起访问了复旦。那 天郑智嘉给大家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前,我和张先生面对高分子系的同事 和研究生们,回顾了我们共同见证了的两岸高分子同事间交往的历程。欢声笑语 弥漫在我们高分子系报告厅里。那天的访问时间不长,但没有客套,没有浮华, 就是老朋友之间的倾心交流。而且在这之前的3 个月,也就是去年12 月底,我 到高雄参加太平洋高分子大会。期间我与中年同事何军坡教授及青年同事陈国颂 副教授一起,可说是学术三代人的一个组合,专程去探望了张先生,在中山大学 他那眺望大海的办公室里促膝谈心。那时他大病刚过,虽说显得清瘦,但他见到 我们,特别开心。那一天他还豪情满怀地憧憬在中山大学的事业,我们当然也祝 愿他保重身体,成就更大的事业。所以说,在张先生去世前的这几个月里,我们 有相当频繁的接触。当他突然去世的噩耗传来,我们都觉得特别难于接受。 我和张先生的交往起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他是最早从台湾来到大陆参与高 分子交流的科学家。我在与他相见之前,就听说了他的一项义举。他来到大陆, 见到当时研究生待遇实在太低,很是不安,于是他用自己的积蓄在几个大学为研 究生发放奖学金。此等义举,对富商名流,已属不易,对作为海峡对岸的一位大 学教授来说,真是太难得了!听说此事,我对尚未谋面的张先生内心已充满敬意。 第一次有深入的接触的机会是在1995 年,张先生在台湾举办了国际华人的 polymer blends (台湾叫聚掺,大陆叫共混物)的会议,他邀请了我们前一辈的 科学家黄葆同、冯之骝、徐僖先生,也邀请了我们中年一代的曾汉民、漆宗能和 我等一起来到新竹参加这个会议。这是我第一次登上宝岛,可以说是大开了眼界。 这也是我第一次有了和台湾的高分子同行深入接触的机会,我十分珍惜,抓紧会 内会外时间,结识了许多台湾高分子界的同行。虽说两岸隔绝了几十年,初见难 免有点陌生,但开了几天会,大家就自然地融洽起来,我们发现我们的目标原来 如此一致,我们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台湾同行的 ‘国语’,比我们的‘普通话’ 都讲得好许多,更是意料之外。在台一周逗留,我感慨无限,我记得在会议行将 结束时我在讲台上说,我们这次到台湾来真的很不容易,整个申请过程历时好几 个月。一切审批完成后还一定要经过香港,在香港取 入台证,第二天才能从香 港到达台湾,其中的波折很多。我说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在上海吃完早餐,乘飞 机下午到达台北开会就好了。如今这已经完全实现了,这也是我和张先生后来常 常津津乐道的好事。事实上,1995 年的这个polymer blends 会议,我想应该是两 岸高分子接触的开端。第二年,陈寿安先生在新竹主持了两岸高分子的学术交流 会,这是两岸的学会共同主办的交流会,两年一次,一直持续到现在。从1998 年开始,张先生更是邀请大陆高分子方面的青年代表人物组团到台湾访问,每两 年一次。至今已有50 余位青年学者访问过了。值得深思的是,组织这个活动时, 张先生既不是什么行政官员又不是高分子学会的领导,他出钱出力,热心倡导, 身体力行,完全是出自于对两岸高分子交流的热诚和对它持续发展的愿景。所以 说,在我的心目中,张先生就是两岸高分子交流的先驱者和实践家。两岸高分子 交流能有今天这样的深入和繁荣的局面,张先生功不可没!这是我特别怀念他和 感激他的原因。 我和张丰治先生在学术上也有很多共同的兴趣。1995 年,在polymer blends 的会议上,我就 “高分子之间氢键的相互作用导致增容和络合”做了学术报告, 这是上世纪90 年代我研究的中心问题。张先生是从工业界走过来的,对高分子 共混物的应用和生产有很多独到的见解和丰富的经验。他在90 年代末期,也开 始“从大到小”地在实验室的规模下开展起探究高分子氢键增容的课题,他和郭 绍伟一起在这方面进行了多年研究,取得了系统的成果,产生了很大的国际影响。 他在这些论文中多次引用我们早期的工作。特别令我感动的是,虽然我早已不再 继续这方面的研究了,他在公开的演讲中,在和我的私下交谈中,多次说到他当 年开始这方面的研究,是受到我们九十年代中期研究的启发的。实际上,张先生 后来多年的持续工作已把这方面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他能够这么说, 我很感动,这正是表明张先生是一个真正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