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演化观点的企业竞合分析模式.doc

基于生态演化观点的企业竞合分析模式.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生态演化观点的企业竞合分析模式

基于生态演化观点的企业竞合分析模式 摘要:从商业生态系统演化理论、竞合理论、资源基础理论与资源依赖理论出发,通过理论演绎的方法,形成动态环境中企业竞合分析的概念性架构,说明企业如何分析产业环境,制定竞合战略,并执行战略达到创新的结果,再回馈到环境中改变环境,使本企业和商业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共同进行系统创造性的演化。  关键词:商业生态系统;竞合战略;价值网;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赖理论       传统的企业战略,大部分是建立在对抗性竞争的基础之上,众多企业在自然资源、资金、技术、人才等各个方面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却忽略了外在环境的不断变迁,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环境的日益动态化、竞争的国际化、顾客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有些企业逐渐认识到,无论是增强自己的能力,还是开拓新的市场,都得培养以协同发展为导向的合作性经济群体,与其他企业共同创造消费者的新价值,谋求共同进化。      1 理论综述      1.1 商业生态系统与系统演化   人类的社会组织和自然的生态系统类似,都是多层次结构和关联复杂的动态系统。Moore出了“商业生态系统”的概念,定义商业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互动的组织与个人(相当于企业界的有机体)为基础的经济群落。这个经济群落的有机体成员包括供应商、顾客、主要的生产者、竞争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随着时间的推移,成员的能力及角色协同进化,并遵循由其中一个或数个核心企业所订立的方向调整自己的运作[1,2]。除了具有自然生态系统“优胜劣汰”的规律和开放性、复杂性、有序性、自组织以及新陈代谢等特征外,商业生态系统独有的特征还包括竞争与互利并存、完善协作、共同进化和群体竞争。   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认为生态系统是通过竞争才得以演化的。然而,系统内部各作用体间不仅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系统整体性是竞争与合作对立统一的结果。系统演化过程中,两者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相互转化,这种互动关系是竞争与合作的动态均衡关系,称为“合作式竞争”。通过这一过程,作用体间相互依存共生,共同进行系统创造性的演化。      1.2竞合理论   Brandenburger amp; Nalebuff提出的“竞合理论(Co-opetition theory)”认为,在市场中不只有竞争,也不只有合作,不是合作与竞争交替出现,而是竞争与合作同时存在。竞合理论发展了传统的管理理论,它是一种思考如何创造价值和获取价值的方法。创造价值是一个合作的过程,而获取价值则要通过竞争[3,4]。   竞合理论将商业关系视为博弈,运用博弈的观念来解释交易时发生的现象。Brandenburger amp; Nalebuff将博弈中除了企业本身之外的参与者分成四类:供应者、顾客、竞争者与互补者,从而提出价值网的概念(参见图1)。   用价值网分析出企业所处的环境后,企业要改善目前的处境,除了在所面对的博弈中努力外,更好的办法就是去改变博弈,使博弈转而对自身有利,因此Brandenburger amp; Nalebuff提出了五个战略思考点:参与者(players)、附加值(added val-ues)、规则(rules)、战术(tactics)与范围(scope),简称PARTS。      1.3 资源基础理论与资源依赖理论   Wernerflet首先提出“资源基础观”(Resource-Based View,RBV),强调以“资源”替代“产品”的思考角度来从事战略决策,创造与把握资源的优势情境,在管理上强化资源效率,使其所累积及培养的资源优势为 竞争者无法直接或间接取得,从而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5]。Barney指出,企业持续累积有价值、稀缺、不可模仿和不可替代的资源,才能获得长期的利润、成长与生存[6]。Grant认为,过去在战略分析上过度注重企业与环境的配合,而忽略了战略与资源的连结,并指出资源基础理论所关心的是如何辨识、澄清、培植、发展与保护组织的核心或独特资源[7]。Hamel amp; Prahalad提出资源“延伸”与“杠杆”的概念,认为企业产生竞争优势的关键并不是资源的多寡,而是运用资源的能力。企业应辨认并建构本身的核心能力,以形成并延伸其战略意图与战略架构,同时以“集中-累积-互补-保存-回收”五种途径,形成企业资源运用的杠杆[8]。   资源基础理论主要被用来研究合作性竞争中合作伙伴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结构稳定性,在分析不平衡的“强权”合作结构和企业合作的稳定性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当然成功的合作并不一定要发展成为一种依赖关系,而且过度的依赖往往对合作有害。合作应被视为克服竞争局限和实现复杂产品互补性生产行为的一种方式[9]。   资源依赖观主要探讨组织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其重心在于“资源”,强调组织

文档评论(0)

ayangjiayu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