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监测内容摘要.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监测内容摘要

第一章主要内容 1环境监测的概念,定义1:通过对影响环境质量因素代表值 测定,确定环境质量(或污染程度)及其变化趋势。 2、监测手段 包括化学监测、物理监测(热、电磁)、生物监测(症状、群落); 3、监测过程:现场调查——监测计划——布点——采样——运输贮存——室内分析— —数据处理——综合评价。 4、环境监测的作用和意义 (1)通过环境监测,提供代表环境质量现状的数据,判断环境质量是否符合国家制定的环境质量标准,评价当前主要环境问题。 (2)找出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和区域上重要的污染因子,作为主要管理对象,评价该区域环境污染防治对策和措施的实际效果。 (3)通过环境监测,评价环保设施的性能,为综合防治对策提供基础数据。 (4)通过环境监测,追踪污染物质的污染路线和污染源,判断各类污染源所造成的环境影响,预测污染的发展趋势和当前环境问题的可能趋势。 环境监测目的和分类 1、目的:准确、及时、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环境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含义: A、评价环境质量,预测环境质量发展趋势。 B、寻找污染源,探明污染原因,从而为实现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源提供依据。 C、积累环境本底值,为掌握环境容量提供依据。 D、为制订环境法规、标准、环境规划、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被喻为“环保工作的耳目”,定量管理的 “尺子”。 (1)按监测目的分: A、 监视性监测(常规监测或例行监测) B、 研究性监测(科研监测) 特种目的监测 污染事故监测:发生污染事故时的应急监测,以确定污染物,扩散方向、速度和危及范围等。可采用流动车、,船、航测卫星遥感监测等形式。 促栽监测:主要解决执法过程中所产生矛盾进行监测,由国,家权威部门进行如排污收费。 考核验证监测:人员考核、方法验证、企业上等级环保指标,的考核。污染治理项目竣工时的验收监测等。 咨询服务监测: 按监测介质分:水质监测,大气监测,土壤监测,生物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噪声监测 大气监测的主要对象是正常大气、污染大气和各种大气污染源。对正常大气、污染大气来说,一般在近地面进行监测。由污染源排人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因对流、扩散而可能到达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2~3km,所以这一高度区段也可能成为监测对象区。此外,在距地面约 25km上下的臭氧层中 水质监测:主要对象是各类天然水、工农业废水、饮用水和生活污水等。 土壤监测:主要对象是污水灌溉用地的土壤、工矿企业周围的土壤、施用大量化学农药(包括含有害物质的化肥和废渣肥料)地区的土壤、大量堆积有害工业废渣地区的土壤、城乡居民区的土壤和主要交通干线两侧的土壤等。 生物体监测:对象主要是植物的根、茎、叶、穗壳和种子以及动物的体液、脏器、粪便、毛发和指甲等。 固体废物监测:主要对象是工业有害固体废物和城市垃圾。 物理监测 环境监测对象的特点(1)结构复杂、项目繁多环境体系是动态的平衡体系,环境样品中组分复杂而且可能随时发生变化。(2)待测物质的含量低 (3)有害性 (4)不确定性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是指外源性干扰生物与人体正常内分泌机能的化学物质。 环境标准定义:为了保护人群健康、防治环境污染、促使生态良性循环,为获得最佳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环境和污染物排放源中有害因素规定限量阈值及其配套措施(技术规范)所做的统一规定。 2、分类 (1)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中有害物质和因素所作的限制性规定。 (2)污染物控制标准:对排入环境的有害物质和有害因素所作的控制规定。 (3)环境基础标准:环境标准化工作范围内,对符号、代号、指南、程序、规范等所作统一规定。 (4)环境方法标准:以试验、检查、分析、抽样、统计、计算为对象制订的标准。 (5)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对环境标准物质必须达到的要求所作的统一规定。环境标准物质是指环保工作中用来标定仪器、验证方法、进行量值传递或质量控制的物质。 (6)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3、分级 (1)国家标准;(2)地方标准? 水质标准 (1)水环境质量标准:(2)污水排放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地表水按功能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 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产卵场、仔稚幼苗的的索饵场等; 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域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相对应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五级,不同功能类别分别执行相应类别的标准值。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Ⅰ类区: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和辽养地等; Ⅱ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8r9t5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0005407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