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樱花图纹的产生及其在彝族服饰中的表现.doc
马樱花图纹的产生及其在彝族服饰中的表现
摘要:马樱花又名合欢,是落叶乔木,但是在彝族却成了纹样,是楚雄彝族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图案,并蕴涵着深厚的民俗内涵,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以及追溯其演变的过程,从文化内涵、色彩、结构、工艺等方面对大姚、永仁彝族服饰中的马樱花图案进行分析,并通过该文化现象,反映彝族的历史文化和美好追求。
关键词:马樱花;图案;运用;崇拜
中图分类号:K892.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5-0157-02
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从中可以反映出本民族的政治、经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民族文化心理、神话传说、图腾崇拜等。民族服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说民族服饰的研究是打开一个民族心灵之门的钥匙。
楚雄彝族服饰古朴典雅、美观大方,极富审美情趣,是华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其服饰纹样种类繁多,主要以花卉植物图案为多,植物纹中以马缨花图案居多,鸟兽鱼虫也算常见,另外还有动物图案、几何图案、文字图案、自然现象图案等。
一、马樱花图案的史流
(一)从自然崇拜到血缘信仰
春天,当你第一次走进彝山,抬头便可看见满山的马樱花,火一般的花朵在蓝天映衬下显得格外醒目,令人惊诧。马樱花被彝族人民尊崇为花神。马樱花同时也是彝族自然崇拜的表现,这让人们不禁联想到彝族的自然崇拜――火崇拜。马樱花外形与人的血胞相似(图1),同时也像火一样通红,就把马樱花幻想为人类最早的血胞。从血胞自然就联想到血亲,于是便有了血缘信仰。
楚雄彝族中流传着这么一个关于马樱花和血缘的神话:”洪水滔天,淹没了一切,世上只剩两兄妹躲在葫芦中随水漂流,在山顶获救。兄妹俩以烧香、滚磨、滚簸箕为卜,天意难违。只好成了亲。十二个月后的二月初八这一天,妹妹生下了一胎,不成人形,是个肉团团,金龟老人用刀劈开,出现五十个童男,五十个童女。金龟老人用刀一挑,把流着血的血胞甩到一棵小树上,从此,这棵小树就开出了红彤彤的马樱花。五十对童男童女互相婚配,繁衍出世上众多人类。”
(二)从血缘信仰到图腾崇拜
图腾是原始人群体的亲属、祖先、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种文化现象。运用图腾解释神话、古典记载及民俗民风,往往可获得举一反三之功。图腾就是原始人迷信某种动物或自然物同氏族有血缘关系,因而用来做本氏族的徽号或标志。这种紧密联系的“血亲”集团有利于共同对付自然界的敌人和抗御其它氏族部落的侵犯。
楚雄彝族还流传着这样一个关于血缘与图腾的传说:“洪水泛滥时,世上的人都淹死了,只剩下了人种阿卜笃慕兄妹俩,后阿卜笃慕和妹妹及三个仙女结婚,每个老婆生下九个娃娃,于是三十六人再繁殖出天下各族人烟,阿卜笃慕死后,上了天。后来他挂记地上的儿孙,又下地到人间。他靠在一棵树上就不见了,树上便开了红艳艳的马樱花。”
后来人们就把马樱树当成了彝家的祖神。彝族先民认为马樱花树是人类始祖,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于是马樱花树是彝族的保护神,不能随便砍伐,更不能火烧马樱花,渐渐的就变成了他们的图腾。大姚彝族不仅视马樱花为图腾,还用马樱花树制作成祖灵牌,并把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八定为插花节,人们相互插花、赠花,互道吉祥,便有了图腾崇拜。
(三)从图腾崇拜到图案应用
上面说的都是神话,是人们幻想出来的,他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中,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神话或童话中矛盾构成的诸方面并不是具体的同一性,只是幻想的同一性。”它旨在声耳相传,训诫子孙。只能使氏族内的人对马樱花图腾产生神圣、膜拜之感。随着50年代一系列的改革,生产力的发展以及氏族社会发生了解体,马樱花作为图腾的形象逐渐淡化了。然而它对彝族文化、习俗、艺术、审美观的影响却并未消亡。它以新的形式,新的形象依然发挥着具大的影响作用。
现在在彝族人民的实际生活中,马樱花也占有着极为重要的位置。马樱花节的诞生,人们将马樱花插在头上,挂在牛羊头上,插在屋门、厩门上,以示吉祥如意。男女青年则互相插花以订终身。同时马樱木木质细腻不易变形,在潮湿时泡易于加工。五十年代哀牢山一带彝家的盆、碗、勺、瓢、桶大都是马樱花木刳制而成,现在的马樱花不仅仅是一种存在于人们思想中,同时还存在于彝族人民的生活中,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将马樱花的造型演变为团案,通过刺绣等各种手段运用于服饰、挎包的方方面面。
二、彝族服饰上的马樱花图案
彝族人认为马樱花绣在服饰上是吉祥和美丽的象征。马樱花纹样在彝族服饰的刺绣装饰中是最为典型的纹样之一。而楚雄彝族服饰中的马樱花纹样在所有彝族服饰中又最具代表性,火红的马樱花纹样绣满全身(图2)。
生活在楚雄、石屏一带的彝族妇女,尤其是大姚县昙华地区这种图案更是多见,她们喜欢全身上下绣满马樱花。马樱花是彝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