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射频消融治疗中等体积肝癌患者临床效果
射频消融治疗中等体积肝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摘要] 目的 研究射频消融(RFA)治疗中等体积肝细胞癌(HCC)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HCC患者88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RFA组(n=44例)与对照组(n=44例)。RFA组于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行RFA治疗,对照组行常规肝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4 d甲胎蛋白(AFP)、E-钙粘连蛋白(EC)、内皮抑素(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CD3+、CD4+、CD8+、CD4+/CD8+、毒性淋巴细胞(CTL)、自然杀伤(NK)细胞等免疫细胞;观察术后并发症及1、3年生存情况。 结果 术后14 d,RFA组AFP、EC、E、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Key words] Radio frequency ablation; Moderate volum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mmunocompetence; Clinical effect
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肝脏肿瘤,死亡率较高,且多数患者发病隐匿,一旦发现,已经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1]。在HCC的治疗方面,传统上多以手术切除为主。尽管手术治疗HCC能够切除病灶,延长患者生命,但仍然有较多的HCC患者难以行手术切除治疗[2]。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创伤小,操作简单,并发症发生率低,特别是对于直径≤3 cm的HCC,RFA可以达到手术切除的效果[3]。因为“热沉效应”的存在,RFA治疗直径≥5 cm的HCC尚存在一定的困难[4]。对于中等体积(3~5 cm)的HCC是否可以行RFA治疗,目前尚存在着一定的争议[5]。近年来,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肝胆外科将RFA治疗应用于中等体积HCC的治疗,有效改善了患者预后,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肝胆外科接受治疗的HCC患者88例,男54例(61.36%),女34例(38.64%);年龄50~74岁,平均(63.85±6.37)岁;病灶直径3.13~4.98 cm,平均(4.88±1.51)cm。所有患者均经细胞学或组织病理学证实为HCC。纳入标准:病灶未侵犯肝静脉主干、肝静脉二级分支及门静脉患者;Child-Pugh肝功能分级[6]为A级或B级患者;KPS评分[7]70分以上患者;凝血功能正常患者;初次治疗患者;患者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门脉高压患者;除肝脏外其他脏器恶性肿瘤患者;病灶转移患者;严重基础性疾病患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神经、精神疾病等。将88例HCC患者依据治疗方法分为RFA组(n=44例)与对照组(n=44例),两组年龄、性别、Child-Pugh分级、Karnofsky评分及病灶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RFA组 RFA组行腹腔镜下超声引导的RFA治疗。设备:Cool-tip型射频治疗仪[美国泰科医疗器材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射频针型号:17 G;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Neu Viz 型16排螺旋CT(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术前常规准备,患者全麻,腹腔镜下观察肝脏表面情况及形态,术中以超声确定病灶位置、大小、数目,避免遗漏术前未查出的病灶。然后于超声引导下穿刺病灶。确定病灶布针位置与进针的深度,超声下以集束电针进行RFA,同期监测RFA的范围及效果。3~5 cm病灶治疗1~3点次,5 cm病灶重叠3点次或追加RFA。为避免肿瘤残留,治疗时需将治疗范围放大至距肿瘤边缘2 cm范围内。治疗完成后超声认真探查病灶改变,若体积显著缩小,且无血流信号则可认定病灶坏死。术后1个月行增强CT检查肿瘤消融范围,然后每2~3个月进行1次复查,1年后每4~6个月进行1次复查,复查期间若发现原病灶区或周边存在强化,需考虑可能存在局部病灶复发,对于复发病灶再次行RFA治疗
1.2.2 对照组 对照组行常规肝切除术治疗。术前常规准备,患者全麻,依据术前检查结果选择最佳入路,术中超声确定病灶位置、大小、数目,将肝周韧带游离,明确病灶和入肝血流之间的关系,阻断入肝血流,然后行肝癌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前及术后14 d甲胎蛋白(AFP)、E-钙粘连蛋白(EC)、内皮抑素(E)、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CD3+、CD4+、CD8+、CD4+/CD8+、毒性淋巴细胞(CTL)、自然杀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