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_选修一戊戌变法研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袁世凯(1859年—1916年)1892年,平息朝鲜内乱,受李鸿章保举为驻朝总理大臣。1895年受命赴天津督练“新式陆军”,仿造欧洲军制训练军队,扶植自己的势力,形成了日后北洋军阀的基础。1898年参与镇压维新派。1911年逼迫清帝退位。1912年窃取中华民国总统一职。1915年12月宣布恢复帝制,建立中华帝国。1916年死于北京。 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 賊有三:一為西方列強;二為通敵賣國;三為反對變法。 无权、无兵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三: 材料二: 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三个材料中六个人的阶级属性。 (2)分析六人在维新变法中的作用。 慈禧 袁世凯 光绪 张之洞 谭嗣同 梁启超 有限支持 积极推动 破坏 历史学家胡绳说“认为光绪皇帝是一个维新派的皇帝,也就是说,这个皇帝是代表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利益,企图实行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只是遭到了惨败,这种看法不符合历史事实”。试结合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目的和百日维新的内容,说说胡绳这一论断。 维新变法是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思想进一步传播、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下兴起,他的基本要求是抵抗侵略、实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其性质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而光绪皇帝为了巩固清朝封建统治,接受维新变法图强、挽救民族危亡主张 光绪皇帝虽然采纳了维新派的许多主张,但根本没有涉及行宪法、开国会、实行君主立宪制核心问题,这说明光绪帝变法诏令绝不是实行一种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路线,他仍然是封建皇帝,他不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 六、维新变法的历史意义 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是一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具有爱国性。 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促使中华民族觉醒 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 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新风。 1、性质: 2、政治: 3、经济: 4、思想: 5、文化: 6、习俗: 思考: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思想近代化进程中有何意义? 1.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维新派揭露帝国主义企图瓜分中国的阴谋,唤起了人们的近代民族意识,促成中华民族的觉醒. 2.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以下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 材料一: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摘自《戊戌变法》 材料二: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 ——摘自《梦蕉亭杂记》 (1)维新派在变法中急于求成 (2)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这两段材料说明什么? 材料三: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 ——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3)变法内容贪大求全 (4)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 这段材料说明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四 《梁启超全集》中记载:“梁启超等联合举人百余人,连署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书达于督察院,督察院不代奏,达于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不代奏。当时会试举人集毂下者将及万人,皆与八股性命相依,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材料五 一些人指使御史文悌上章弹劾,诋毁保国会“名为保国,势必乱国……奸宄(guǐ)之徒欲保中国四万万人,而置我大清国以度外。” ——《戊戌变法》全刊第二册 失败的原因:顽固守旧势力非常强大。 这段材料说明什么? 说明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 变法失败不久,梁启超回顾整个过程说,康有为最先提倡民权,“然,其言实施政策,则注重君权”。理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