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课 为内疚正名
有了内疚感心里大可不必难受。的确,内疚感会像超重的行李,如果不取掉,会让我们步履艰难。然而内疚感也可以成为给我们提供动力的引擎。的确,内疚感有惩罚自我的性质,然而内疚感也可以使我们保持教养。
不久前我写过一篇有关内疚感和工作母亲这对有趣组合的文章。这个问题下面还会讲到。后来有人寄给我一个礼品咖啡杯,杯子上写着:“我要为大斋节的到来而放弃内疚。”
读到这行字我不禁咯咯笑起来。然而我又想到这个斋节持续的时间太长了。在过去这十年或更久的一段时间里,通过出书而非实际诊查给人治疗的心理医生很受欢迎,他们忙不迭地告诉大家,说什么我好,你好,大家做什么都没关系。
心理学家的大多数著作都给内疚感冠以恶名——甚至就是一大堆恶名。它是清教,犹太教或者天主教的遗物,而传给我们这些糟粕的就是我们的父母,文化或者宗教。他们说,要想真正活得自在,遇事就不能内疚,无论是发财、发迹、出人头地,或是虐待母亲、薄情寡义,还是迟到、吸烟、有婚外情。
其实以前就有个比较流行的看法,认为要爱自己就得先消灭内疚感。我们周围的人过去十年大部分时间一直想把内疚感抛在脑后,而不去探究内疚的含意,不去从中悟出些什么。
在人们成功地消灭了内疚感之后,让其复活的时机也成熟了。虽然嘴上说着我好你好大家好,但不少人心里都明白其实自己并非一直都好,别人也是如此。再说了,有很多人不断清除自己的内疚感,在自恋式的堕落泥沼中越陷越深,我们是不愿与之为伍的。
究其最深层最彻底的含意,内疚感是我们心中一个渴望被捕获的罪犯。做错了事就产生这种可怕的、揪肠扯肚的感觉。这正如麦克白夫人满脑子想的那个别人看不到的血点一样……而且我们还不敢四处张望。
没有内疚就等于没有良知。感觉不到内疚的人给他人造成痛苦后心情照样不错,结果他们就心安理得地接着给别人制造痛苦。我们什么不要都可以,唯独不能不要良知。
弗洛伊德曾说过:“上帝在分配良知方面做的即不公平也不认真,大多数人生来良知就不算多,或者就干脆少的不值一提。”
这里说明一点,我并不是建议每个人报名参加寻找内疚之旅。然而,我们必须对以下两种观点加以区分:一种认为我们所有人都应该为诸如贫困或种族主义感到内疚;另一种则断言受压迫者都是“命里注定”。
在清教徒主义和享乐主义这两个极端之间肯定还有一个更好的“主义”。同样,有的父母在孩子各个成长阶段都教导他们时刻要感到内疚,而另一个极端是,有的父母压根就不给孩子一丁点道德伦理指导,在这两者之间肯定还有更适当的做法。
比方说,我跟女儿谈心时(她称之为训话),她过一会儿就会抬起头来说:“你让我心里不好受。”她这话反过来弄得我心里好长时间颇为不好受。然而如今我意识到我的做法没有错:那就是给她灌输一种是非观,这样万一她以后伤害了谁就会良心不安。
当然,这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内疚是评价自我的终极方式。它是我们心中的声音,对自己说:“我应受罚。”不过我们也知道有些人单单因为活着就感觉自己犯了罪似的。还有些人因不着边际的内疚感而惶惶不可终日。我们肯定不愿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也不愿自己的后代步他们的后尘。
然而我又感到解决问题的诀窍并不是要懦弱地对任何事都不敢评判,而是要看看我们评价自我时是否公正。卡尔.门宁格曾写过,心理治疗的目的不在于清除内疚感,而是要把“人们的内疚感和‘正确’的事情联系在一起。”
威拉德.盖林在《情感》一书中引用了牧师蒂洛森对内疚感的定义:“意识到做了有悖于我们职责的事后内心产生的不安。”
当然,人们对职责可以有五花八门的认识。我一个月前和两个朋友共进午餐,她们俩谈起自己对母亲关心不够,于心不安。结果,一个担心的是没能天天给“家”里打电话,另一个自打圣诞节就不曾跟她母亲聊过天。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格外容易受到不同责任感的困扰。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今天一个新观念就可能和根深蒂固的老观念相冲突。过去所受的教育和今天的认识之间有很大差距,由此也生出各种内疚感。
有的母亲时常对我说,她们工作心里过意不去,不工作心里照样过意不去。过去人们认为完美的超级母亲就是要给孩子喂好奶,会做可口的饼干。而现在的标准则是要做独立的女性或者经济上的好帮手。
但是责任感也有其用处。是责任感逼迫我们坐到打字机前,是责任感催促我们在一个诸事不顺的早上去工作,临晨3点孩子哭了也是责任感让我们起床看孩子。
如果说责任感是我们在有所为和有所不为之间做的心理斗争,那这个斗争是强大的、充满人性的斗争。盖林写道:“内疚感代表最崇高、最痛苦的斗争。这是我们与自我的斗争。”与自我斗争总比放弃自我好。
从某个角度讲,这种最糟糕的情感烘托出人类最美好的一面。为避免内疚于心,我们便不去做坏事。如果一个孩子伤害了妹妹或弟弟,哪怕没人知道,他幼小的心灵也会滋生内疚,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有的成年人给无辜的人造成痛苦,他们为了超过别人而行骗、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