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附加价值衡量探讨―ITIS 计画各产业研究.PDF

产业附加价值衡量探讨―ITIS 计画各产业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产业附加价值衡量探讨―ITIS 计画各产业研究

產業附加價值衡量探討―ITIS 計畫各產業研究 范秉航 一、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 :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IEK)計算各產業附加價值方式依產業別而 有所不同,分為依年報計算、依工業生產統計月報計算、依產值推估等三類。 (一) 依各公司年報資料計算(圖1) : 含IC 、顯示器、LED 、PCB 、石化、醫療器材等產業,以產業內各公司年報 資料計算公司別附加價值後,予以加總,再依占整體產業營業額比重,推估整體 產業附加價值。 附加價值 = Sum(營業利益 + 用人費用 + 折舊)/營業額比例 資料來源:產業發展模式與經濟產出:檢視「高科技、高附加價值」命題,中經院 圖1 以公司年報計算附加價值 (二) 依工業生產統計月報資料計算: 含電機、運輸、機械等產業。 附加價值 = Sum[營業收入 - (耗用成本 + 物料 + 材料 + 燃料) – 生產用電力費用 – 外包加工支出] (三) 依產值推估(通訊產業) : 由於通訊設備廠商生產產品的類型並非單一,而不同類型產品之附加價值不 一,因而難以就廠商基礎透過年報資料計算總體產業附加價值。基於此,IEK 改 以產品類別為計算基礎,就個別產品之成本結構(平均值)區分各單位產品之各項 成本,包括原物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其他成本(研發投入、廠房設備折舊、 管銷費用、稅金、其他費用等) 。而由個別產品平均售價扣除平均成本,推估每 單位產品之附加價值。 1 附加價值 = Sum(每單位產量平均附加價值 *產量)/產值比例 二、資訊工業策進會(MIC) :(資訊硬體產業) 資策會(MIC)計算附加價值的主要資料來源為其過去所做的資訊產品產銷報 告,該報告是以抽樣訪談之方式對國內各資訊產業中主要企業進行調查,並推估 產業物料成本(Bill of materials ,BOM)表。資策會是以產品面著手,估算產品及 產業附加價值。依據物料成本表分析產品的成本結構,將產品的市場售價分成三 個部份(圖2) : (一) 行銷階段的附加價值:包含行銷利潤及費用。 (二) 生產階段的附加價值:包含生產毛利及人工製造費用。 (三) 中間投入:包含燃料、電力及運輸費用與材料及零組件成本(內購與外購) 。 資料來源:資訊工業策進會,MIC 圖2 成本結構與附加價值示意圖 而各階段利潤、費用與成本的估算皆來自於BOM 表,並透過產品的成本結 構分析求出該產品的附加價值率,即成品階段的附加價值與內購零組件國內附加 價值的加總占產品出廠時價值的比重。而將單位產品的附加價值率乘上該產業之 總產值即可獲得該產業之附加價值。另外在境內、外估計上,MIC 由各產業海 內外生產比重加以計算其境內外附加價值率。 單位產品: 廠價(ASP) = 生產階段的附加價值 + 中間投入 附加價值率(AVP) = 生產階段的附加價值/ASP 產業: 2 附加價值 = AVP *產業產值 境內外處理: 境內附加價值率 = AVP * 海內生產比重 境外附加價值率 = AVP * 海外生產比重 海內生產比重 + 海外生產比重 = 100% 三、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MIRDC) :(傳統暨生技產業) 資料來源係以每年(普查年除外)工廠校正暨營運調查結果,資料年份一般遞 延 1.5 年,如2005 年5 月出版之報告,資料年份僅至2003 年。而為使資料更具 參考性,將推估年份達2 年。 附加價值計算公式如下: 附加價值 = 營業收入 - 耗用原料、材料、物料及燃料 - 生產用電力費用 – 外包加工支出 而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