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文】 4·21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参考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常常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解读】孔子说,做子女的,对父母的年龄不能不知道。为什么呢?一是因为知道父母的年龄多了一岁,增寿而高兴;但同时又害怕,因为父母年岁越高,距离人生的终站越近,为儿女与父母相处行孝的时间也越短了。 “子能以父母之心为心”,这是孝的关键。 【原文】 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参考译文】 孔子说:“古代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自己做不到为可耻啊。” 【解读】“耻”,就是以……为可耻;“躬”就是自己的行动;“逮”,达到。 孔子说古代的人不肯乱讲话,更不说空话,因为怕自己的行为做不到。 儒家强调身体力行,践行,不轻易说,是因为怕自己做不到。 “非言之难也,而行之难也”。所以行仁的人,有信义的人,往往不轻易答应,不轻易发言。历史上更有很多“轻诺则寡信”的故事。 这是在讲在“仁”用的重要性。 【原文】 4·23 子曰:“以约(1)失之者鲜(2)矣。” 【注释】 (1)约:约束。这里指“约之以礼”。 (2)鲜:少的意思。 【参考译文】 孔子说:“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解读】约就是约束、检束、小心、谨慎,意思是要常常约束自己。谨慎的人,过失比较少;放荡的人,容易犯错;讲话随便的人就容易失信。所以个人行为道德能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失败的事情就少了。 【原文】 4·24 子曰:“君子欲讷(1)于言而敏(2)于行。” 【注释】 (1)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 (2)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解读】语言不能顺利地说出口就叫“讷”。“敏于行”,行动很敏捷。 说话是很容易的,可是行为呢?真正要做好一件事情是很困难的。 君子都是少说多做的,我们中国人往往喜欢少说话多做事的人,而不喜欢夸夸其谈、只说不做的人。 【原文】 4·25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参考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解读】开篇时讲了“里”字的含义,就是“自处其中”的意思,脚跟站得稳的地方就叫“里”。“里仁”,是我们作人的立足点处于仁道。 什么叫孤?孟子说,妻子去世了的称为鳏,死了丈夫的称为寡,从小没有父母的称为孤,老而无子的称为独。这是“孤”作名词的意思。这里的孤,是形容词,意思是孤独、孤单。 “德不孤,必有邻。”自己有道德的涵养,能体用兼备,自然会影响近身的人。在此,孔子告诉我们,如果真正为道德而活,绝对不会孤苦伶仃,一定有与你同行的人,有你的朋友。(“清官”买鱼的故事) 【原文】 4·26 子游曰:“事君数(1),斯(2)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注释】 (1)数:音shuò,屡次、多次,引申为烦琐的意思。 (2)斯:就。 【参考译文】 子游说:“事奉君主太过烦琐,就会受到侮辱;对待朋友太烦琐,就会被疏远了。” 【解读】“数”,读shuò,屡次、多次的意思。在这里引申为过于殷勤。侍奉国君太过殷勤,就是自取其辱。对朋友太过殷勤、太周到,反而会被疏远。或者解释成:君王有了不对,每次见了劝他,次数多了,硬要做忠臣,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有时命都丢了。对朋友也是一样,朋友不对,你劝他劝多了以后,他不听你的,就会变成冤家了。 典型的历史故事是唐太宗李世民与魏征的故事。 【解读】多研究些孔子的学问,就能懂得了人生,才会真正知道作人不容易,需要多体会历史典故、多体会人生。然后才能做到“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随时随地里居于仁道之境了。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解读】上古时代的“道”字与“天”字,都有几个意思。 ◆“道”有时表示形而上的本体,就是先有鸡、先有蛋的问题;也是指人生宇宙万有最初的那个本体。如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第一个道是指那个本体。“可道”说可以用一个方法,一个原则把它假设说明。“非常道”,非常难以可以表达。 【解读】◆有时候表示形而下的法则、原则、守则,如治道。“兵者,诡道也。” ◆有时候是道路的道。 ◆有时候又是指心性而言,是心性的本体,也就是理性、理念的最高境界叫作道。因此,本章里“道”可做如下理解:道是仁之体,仁是道之用。 【解读】 早晨听闻大道,晚上就可以去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