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1汇编
实时性 实时性又称为动态性,是指多媒体技术中涉及的一些媒体,例如,音频和视频信息具有很强的时间特性,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及其发展历史 2004年6月21日,Intel发布新的i915/925芯片组,i915/925芯片组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以前,我们习惯了说处理器有多少多少针,接口是SocketXXX,但是现在,随着LGA775封装的Prescott处理器发布,我们的认识被全部推翻在地,处理器变得没有了“脚”,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一个的触点。我们以前习惯的AGP总线标准也在这一系列的芯片组中消失了,取代它的是PCI Express总线标准,这也意味着升级可以保留原有显卡的认识也必须抛弃,从使用AGP总线标准的主板升级到使用PCI Express总线标准的主板,原有的显卡可能必须被舍弃 2005年来自IBM的蓝色基因Blue Gene/L,每秒可进行70.7万亿次计算,一度称霸世界的最快超级计算机 2006年,苹果推出基于Intel Core Duo处理器的笔记本,每秒运算次数可达20亿次,其售价约为2000美元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1956年,周总理将计算机发展列入国家科学技术重 1956年,周总理亲自主持制定的《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就把计算机列为发展科学技术的重点之一,并筹建了中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所。根据中央的指示,以华罗庚教授和钱三强教授为首的科学前辈们便开始了共和国计算机的研究工作,并首次派出一批科技人员赴苏联实习和考察。同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我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1959年,中国研制成功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104型,运算速度每秒1万次;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都是不小的突破。 1964年,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吴几康、范新弼领导的自行设计119机(通用浮点44二进制位、每秒 5万次)也交付使用,这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电子管大型通用计算机,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快的电子管计算机,对于中国计算机行业来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1963年,我国第一台大型晶体管计算机109机研制成功。次年,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国防科技大学前身的441B全晶体管计算机也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的计算机也进入到了第二个发展阶段。 1970年中科院计算所的小规模集成电路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111机”研发成功,标志着我国进入到了计算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1965年,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块集成电路在上海诞生,仅比美国晚了5年。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Ⅱ”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73年,北京大学与“738厂”联合研制的集成电路计算机150问世,150机采用通用浮点48二进制位、每秒可进行1百万次计算,这是我国拥有的第一台自行设计的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也是中国第一台配有多道程序和自行设计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 1973年,北京大学与“738厂”联合研制的集成电路计算机150(通用浮点48二进制位、每秒1百万次)问世。 1979年,中国研制成功每秒运算500万次的集成电路计算机--HDS-9。 1981年,中国研制成功的260机平均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00万次。 1983年11月,中国研制成功的“757”大型向量流水并行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向量运算0.1亿次。 1983年12月,“银河Ⅰ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速度达每秒1亿次。 1993年5月,“曙光一号”诞生,运算速度每秒6.4亿次,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1993年,中国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Ⅱ型通过鉴定。 1995年,曙光1000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达每秒25亿次。 2003年,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这是一台运算速度达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再一次刷新国产超级计算机的历史纪录。 2009年6月15日,曙光公司开发的我国首款超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曙光5000A正式开通启用 高速处理器 多核处理器的出现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一种方法。所谓多核处理器,是指将多个运算核封装在一个芯片内部。从理论上讲,由于将两个或多个运算核封装在一个芯片内部,节省了大量的晶体管和封装成本(CPU的核很小,将多个核封装在一起给外形尺寸带来的变化并不显著),同时还能显著提高处理器的性能。 但要让多核完全发挥效力,需要在硬件和软件方面更多革命性的更新。其中,可编程性是多核处理器面临的最大问题。一旦核心多过八个,就需要执行程序能够并行处理。尽管在并行计算上,人类已经探索了超过40年,但编写、调试、优化并行处理程序的能力目前还非常弱。 高速处理器 NVIDIA公司在1999年发布Ge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