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导游考试——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的关系
导游考试——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的关系
客家人作为中原衣冠士族南迁而来的一个民系,其服饰与中原服饰从总体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异。大概因为客家人传统的以中原汉族为正统的观念根深蒂固,这种意识也反映在客家人的衣饰打扮上。但是,由于客家民系本身形成的客观原因和客家人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等特定因素,客家服饰与中原服饰相较,在形制和文化内涵上也产生了一些变化。
《易·系辞下》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意思是黄帝以后,创制衣裳为服饰,因而天下大治。《乾》、《坤》二卦象征天、地、黄帝、尧、舜取此两卦的象征以制造衣裳,所以上衣下裳。黄帝以上,羽皮革木以御寒暑,至乎黄帝,始制衣裳,垂示天下。(《周易集解》)引《九家易》说明华夏民族的服饰文明,自黄帝开始已经相当发达,并且与政治有了密切的联系。服饰的主要功能在于御寒,释名·释衣服》说:上曰衣。衣,依也,人所依以庇寒暑也;下曰裳。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这几句话,即解释也衣服御寒保暖和蔽体遮羞的功用。有两个故事可以生动地说明衣服的这两种功能。一是《吕氏春秋·恃君览·长利》 篇中的故事。一个名戎夷的士人从齐国到鲁国去。到了鲁国,城门已经关闭,时值天大寒,戎夷只好与其弟子宿在城外。夜里,天气越来越冷,两人都冻得受不了,戎夷对弟子说:你把衣服给我,我就能活下去。我把衣服给你,你就能够活下去。可是我是国士,冻死了天下人都会感到可惜。你是无德无才的人,死了也不足惜。还是把你的衣服脱下来给我穿吧!弟子说:我既无德无才,又怎么会把自己的衣服给国士穿呢?戎夷叹息一声说:唉,看来跟你说这些大道理是没用的啊!于是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给弟子穿,自己半夜就冻死了,而弟子地却活了下来。在御寒以保存生命的现实面前,衣裳的实用功能是第一位的。
另一方个故事说,有一个男子汉,凭双手勇斗猛虎,为乡人除了一大害,受到全乡人称赞。老虎被打死了,可是这位打虎英雄却落下了一个毛病,即除了睡觉之外,这人总是高举双手作与虎搏斗状。家人请了许多医生医治均无效。一日,来了一位郎中,告诉英雄的家人,说自己能治好英雄的病,不过要等到墟日。墟日这天,郎中在墟场最热闹处摆上一张桌子,放上一把剪刀,让打虎英雄脱光膀子,只穿一条客家人常穿的水裤。英雄站在中央,仍高举双手做搏斗状。此时围观的人越为越多。郎中先是用手在英雄身上装模作样的比划几下,就在围观的人看得最起劲的时候,郎中猛然间拿起剪刀,冷不防一下子剪断了英雄的裤带。英雄受此一刺激,马上放下双手来挽住自己的裤子。这一来,双手高举的毛病就治好了。这个郎中是个颇谙人之心理的人。当裤子下掉,羞耻外露时,要遮羞的冲动所产生的兴奋灶要压过昔日打虎留下的紧张感,于是病就治好了。这则故事使人想起鲁迅先生在《故事新编·起死》里所写的那个汉子,与打虎英雄颇为相似。当汉子发现自己赤身裸体时,马上蹲了下去。对于赤身露体的人来说,穿衣蔽体掩形遮羞的功能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衣服的实用功能,无论哪个民族,哪个民系,都是第一位的。客家人衣服,在讲究实用方面,更鲜明地继承了古代服饰文化的传统。
古代的衣服,主要分衣和裳。《说文》曰:衣,依也。上曰衣,下曰常(裳)。段玉裁注曰:常(裳),下裙也。中国上古时期不论男女,皆以上衣下裙为常服。上衣一般为窄袖、高领。衣领直接左右襟,在胸前相交,左衣襟压右衣襟,称为右衽。相反,右襟压左襟,则是左衽,因为夷人上衣的衣襟就是这样,所以左衽便被称为蛮服,甚至作为蛮夷的代称(如图74、图75)。春秋时期的管仲,本是齐桓公政敌公子纠的师父,后辅佐齐桓公尊王攘夷,称霸天下,孔子称赞他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意为如果没有管仲,我们都将披头散发,衣襟压向左边,成为蛮夷了。右衽是华夏民族服饰的一个重要标志。今天我们看到的客家人的上衣,男式上衣多为对襟,这大概是受清朝服装影响的缘故。而客家妇女的大襟衣,则绝对保持右衽的习惯,这便是清以前汉族的传统。
古代上衣下裳,但裤子的出现也并不太晚。据古书记载,汉代已有裤子,时人叫着穷绔。据《汉书·外戚传》记载:汉昭帝上官皇后,乃是重臣霍光的外孙女,光欲皇后擅宠有子,帝时体不安,左右及臣皆阿意,言宜禁内,虽宫人使令皆为穷绔,多其带,后宫莫有进者。所谓穷绔,服虔注曰:穷绔,有前后当(裆),不得交通也。即有前后裆的裤子。霍光为了上官皇后能独得昭帝宠幸而生太子,企图阻挠昭帝与其他宫妃亲幸。恰巧昭帝偶染小恙,身体不适,左右亲信和御医为阿谀讨好霍光,都说皇上应戒房事。于是令后宫佳丽都穿上有裆的穷绔。阿谀好事者的目的,是想为皇为召幸其他宫妃做爱时设置障碍,以便只宠幸上官皇后一人。今天看来,此举实在愚蠢可笑。但由此可知汉代已有穿裤子的了。到了魏晋,穿裤子更为常见。阮籍在《大人先生传》中,有一段对虱子处于裤中的绝妙的描写:且汝独不见夫虱之处于裈中,逃乎深缝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