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静电剂的介绍和发展现状试卷.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烷基氨基酸 返回 非离子型抗静电剂 原理:吸湿,水导电,微量电解质有了离子化场 所;摩擦间隙中的电场强度提高,削弱了 间隙中的电场强度,减少了电荷的产生。 特点:不能利用本身的离子导电泄漏电荷,所以 用量较大;但它热稳定性好,耐老化.因 此被用来作塑料的内部抗静电剂及纤维外 用抗静电剂。 包括: 多元醇,多元醇酯,醇或烷基酚的环氧乙 烷加成物.胺和酰胺的环氧乙烷加成物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抗静电剂 静电现象 静电危害 静电的产生 静电的逸散 抗静电剂的类型与合成 静电现象 静电在我们的身边不断产生和消失 电击 静电电压已超过2000伏 火花 5000伏 声音 8000伏 生产、生活中许多过程都容易产生静电 橡胶、塑料的碾炼、压制、挤出、上光等; 高电阻液体、气体的管道中流动或从管口喷出; 固体物质粉碎、研磨过程及悬浮粉尘高速运动时. 清洗油轮油罐, 汽车加油 返回 §9.2 静电危害 在上个世纪中叶以前,静电现象就如同科技馆中的表演,只是一种有趣的物理现象;然而现在,静电已成为高科技现代化工业的恐怖主义者。 高速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几十伏; 石化工业中静电放电多次使汽油着火爆炸; 印刷过程中由于静电吸引力使纸张难以对齐; 军工企业部门,静电放电使火箭(弹)产生意外爆炸; 在纺织行业,静电使纤维缠结、吸附灰尘; 航空、航海等领域,静电可对电子元件,仪器仪表产生干 扰,造成设备失控而发生事故 ; 事例一: 8月22日,在位于巴西东北部马拉尼昂州首府圣路易斯市22公里的阿尔坎塔拉发射基地,定于25日发射的第三颗VLS系列运载火箭昂然矗立在发射平台上,两颗巴西自行研制的科研卫星已经装在火箭顶端,21名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发射前的最后准备工作。当时钟指向下午1:30分的时候,已加满40吨固体燃料的火箭第一级底部突然起火,随着一声巨响,巨大的白色蘑菇云团直上云霄。这次事故使星箭俱毁,21人丧生,成为巴西航天发展史上最大的悲剧。 事例二:Golar Patricia ? 静电对人体也一定程度的危害 静电电压虽高,但由于摩擦生电的时间极短,所以电流也很小,不会对人造成生命危险。 静电吸附的尘埃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对身体健康有害。 严重的静电现象可使人皮肤起斑发炎,还会使人心情烦燥、头痛失眠、头晕胸闷、鼻咽不适,甚至会引发气管炎、哮喘和心律失常等症。静电对神经衰弱、精神病、高血压、心脏病等患者危害性更大. 返回 静电的产生 当两种不同物质互相摩擦时,在两种物质之间会发生电子移动, 电子由一种物质表面转移到另一种物质的表面,于是前者失去电子带阳电,而后者得到电子而带阴电。这样,就产生了静电。 带何种电荷由物质自身的结构来决定。 顺序: (阳电) 玻璃一毛发一羊毛一尼龙一蚕丝一木棉一粘胶纤维一纸一麻一硬质橡胶一合成橡胶一聚醋酸乙烯酯一聚酯一聚丙烯腈纤维一聚氯乙烯一聚乙烯一聚四氟乙烯一(阴电)。 摩擦产生的静电的大小与摩擦力、摩擦速度有关。 聚合物与其他物体接触和摩擦时,一方面不断产生静电,另一方面又不断泄漏,因此电荷的积聚是两个过程的动态平衡,最终达到某一稳定带电状态。 返回 4 静电的逸散 聚合物一般有优良的电绝缘性 由于主链一般由共价键组成,既不能电离,又不能传递电子,在其加工和使用过程中,当同其他物体相接触和摩擦时,会有电子的得失,很难通过传导而消失。 电荷泄漏的快慢取决于材料的介电常数ε和电阻率ρ的乘积,而一般聚合物ε和ρ很大,因此泄漏很慢。 ∴电荷会不断聚积。 途径: 泄漏法----采取接地、增湿、添加剂等措施消除 静电 中和法----就是采用静电中和器等方法,产生与 原静电极性相反的电荷,将静电中和 工艺控制法----则是从材料、工艺、设备等方面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