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那些难忘的事 宁波如意董事长储吉旺.docx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那些难忘的事 宁波如意董事长储吉旺.docx

 PAGE \* MERGEFORMAT 26 那些难忘的事 储吉旺 11月24日,我作为中国企业家的代表,应邀参加“第四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我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将出席。在会议尚未召开之际,我与夫人朱爱芬,住在苏州香格里拉饭店,我思绪连篇,难以入睡,于是写下人生那些最难忘的事。 现在七、八岁小孩上学读书要父母送,而我7岁就上山砍柴、放牛。9岁放牛时,被小老虎在腿上咬了一口。至今小腿上留了个大大的伤疤。上小学穿草鞋,同学讥笑我是要饭的。后来读高中时,恰逢1960年-1963年的“三年困难”时期,吃草根,树皮,母亲在我去上学时,在我的书包内偷偷塞进两个糠饼的母爱情节,始终萦绕在我心头。 高中毕业去南京某部船舶运输大队当航海兵,为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许世友上将开了五年的船,那时长江大桥没有建成,南来北往的中央高级领导,部队将军以上首长,必坐我曾经开过的交通艇。波澜壮阔的军旅生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军队纪律和爱国主义精神永远灌输在我的脑海里,难忘那“衣带浪花水带香” 的长江水上生活,至今还梦回军营。 正因为有这一段丰富多彩的经历,让我退伍回乡后创办企业,评上“全国优秀退伍军人”,受到江泽民、李鹏、刘华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能够到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李德生上将家里做客,因为我为李德生将军开过船。在李德生上将家里,回忆起当年战士同将军的生活,竟忘了吃饭的时间。也正因为这些难忘的部队生活,受到时任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的三次接见,并且在八一南昌起义七十周年之际,我作为南京军区退伍军人的代表,同迟浩田上将,叶正大(叶挺将军的儿子)抵南昌一起升军旗。2008年还以我为原型拍了21集电视剧——《战友》,在中央八台播放…… 往事历历在目,一切建立在改革开放的大潮,建立在党和人民对我的厚爱以及个人不屈的奋斗上。我在创办宁波如意股份有限公司的三十年间,曾三次陪同胡锦涛主席出访并受到接见,七次陪同温家宝总理出访,四次陪同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美国、哈萨克斯坦等国家,数次应邀参加李克强总理召开的经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要说难忘的记忆,都有一串串有趣的故事。而办企业的酸甜苦辣,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几次演讲,在比利时布鲁塞尔欧盟反倾销委员会总部同欧官的辩论,在日本东京,莫斯科,芬兰赫尔辛基,华沙,阿根廷,捷克等国家的演说,我为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的大力宣传,留下极为深刻的记忆。 我是一个普通百姓的多彩人生。朋友同事潘志光先生问我:“你最值得难忘的记忆是什么?”哦!这可一下触动了我的心。那是“文革”后期,我被关押长达两年之久的“牛棚”生活,这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遭遇。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难忘蒙难生涯。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坐朋友的车,路过曾经工作过的原宁海农机二厂,至今已有35年之久未曾回到过的旧地,我的心一下涌起无限的惆怅和悲怨,我由朋友把车停下来,让我去看看昔日曾经工作过又被批斗过的伤心地。 宁海县农机二厂早已倒闭,昔日的光彩只留下那断壁残墙,厂里那棵似曾相识的高高雪松,似乎向我招手,长高了,长大了,更让我记起当年被关押在不到9平方米阴暗的阁楼里,门窗紧闭,只能通过一扇小窗的缝隙望着这棵雪松。我反复背诵陈毅的诗:“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这首坚忍不拔的诗和这棵雪松成为我唯一的精神支柱。往事并非如烟,就在面前。工厂的北边已经被鳞次栉比的商店代替了。厂门口大马路成了宽阔的街道,繁华的商店,把原农机二厂包进一个院落内,我千方百计要进到工厂去看一下,是回娘家,是回顾伤心地……总之五味俱陈。 在工厂东边角落里,我终于看清了二厂的旧时貌:多么熟悉的厂房,当年亲眼看她建造的金工车间以及亲手参与基建的高大的铸造车间,依然屹立在厂里。只是人去楼空,一片寂静,而那生机勃勃,不肯离去的绿色藤蔓,顽强地附在车间墙面上,把整个墙面、门窗护得严严实实,生怕工厂倒闭了,但那坚强的厂房不能到,这里曾经是工人热火朝天,奋力拼搏的地方,这种工作精神不能倒,这株绿色的雪松似乎成了宁海农机二厂还活着的生命象征,我为她惋惜,为她悲哀,也为雪松骄傲。现今农机二厂为社会迅速发展做出了贡献,牺牲自己,换得了改革开放后,成为繁华市场的新面貌。 35年过去了,这两栋车间还坚强地挺立着,屋顶上的特殊水泥瓦片还闪闪发亮,这种特殊的水泥瓦,让我想起二个人,一个是当时的负责人叫金礼熙,他是一个非常聪明而且技术出众的工厂负责人,另一个是泥水工鲍正荣,他俩研究出水泥瓦制作方案,这种制作成大块的瓦片也是宁海独特的技术。事实证明他俩的设计是非常成功,年代这么久远,依然不漏水,光洁如新。前人种树,后人乘凉,我可不能忘记这两位老工人的智慧啊。现在是人去楼空,这叫造一栋楼容易,经营一栋楼难。 工厂进不去,只能向破壁内张望,于是又向工厂围墙转了

文档评论(0)

zhoubingchin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