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人语善、视善、行善, 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 凶人语恶、视恶、行恶, 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 胡不勉而行之。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中国人的远祖是如何教育后裔的? 认识超越时空的大自然运行法则,此之谓道。 教导人类如何顺从大自然法则,不逾越的做人,此之谓德。 笃行 修身 处事 接物 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改过 诚实,礼敬,不贪,不瞋,不痴 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以道义为原则、为依据,不为私利,不图己功, 只问合乎道义,不问是否利己,亦不求有功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中国历代家训涉及人生的各个方面。 一、?熔铸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 古人将“立德”置于“三不朽”首位,而立德的内容主要是忠孝。在家能孝,于国则忠。孝要求子女尊敬长辈,尽反哺之情,极劬(qú)劳(指父母抚养儿女的劳累)之恩;忠要求为官尽力,从政清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要实现道德的高度自觉。古往今来成大事业者就是因为他们能从“孝于亲”“忠于国”的目的出发,勇于奉献。“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张扬了堂堂凛凛的民族正气。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忠孝观念被统治者利用,混进不少封建性内容,然而抛弃“愚忠”“愚孝”而摄取精华,至今仍有不少积极因素值得发扬光大。 二? 重视正确积极的教子方法。 痴心父母古来多,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的父母,但问题在于,如何去爱?单纯给与子女们提供物质财富,会使他们泯灭自我奋斗的意识,丧失独立创业的能力。因此,明智的父母,就要把道德修养,人格风范留给子孙,把清白家风留给子孙,这才是无价之宝。那种只为子孙聚货敛财的愚蠢行为,遭到了有识之士的痛斥。父亲们告诫子女不要凭借祖上的余荫,而应奋发自立,要以自己的奋斗来实现人生价值。古人教子讲究“慈爱”,反对溺爱。韩非子曾说:“夫严家无悍虏,而慈母有败子。”司马光亦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父母之爱需理智而有分寸,才会起到正面的作用。“爱之太殷,忧之太勤”,则会使孩子养成任性,骄狂的习性,甚至走向歧途,所以古人云:爱不可溺。 三? 、培养功业理想和淡泊襟怀。 中国古代家训对此颇多阐发。立志是事业成功的第一步,做父母的,司马谈洒涕嘱子,要他完成续写《史记》的重任;岳母刺字于背,要儿子精忠报国。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与功业思想相辅相成。由于建功立业与功名富贵往往掺杂一处,而富贵之中又往往隐藏着人生的种种不幸,所以明哲保身,知足常乐又成了积极进取的调和剂。儒道互补昭示了一种巧妙的处世之道。淡泊宁静,是一种不鹜名利而追求远大理想的人生态度,明哲保身,有时是一种畏惧挫折逃避现实的处世思想,有时也不失为一种人生智慧。父母最戒慎恐惧的,是子孙骄傲怠慢,好勇斗狠,结果招人嫉恨,惹祸上身,殃及家门。淡泊襟怀,是以宅心仁厚为基础,用仁爱姿态来面对复杂甚至残酷的现实。 四、 ?妥善掌握好交友接物之道。 每一个人都置身于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交友接物,是一门高深学问。“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朋友对自己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大,因此交友必须谨慎,分清损友益友;要见贤思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以恕己之心恕人,以责人之心责己;对别人不求全责备,对故人旧交,如果没有大的过失,就不能轻易抛弃。对所爱者要知其不足,对所憎者要见其长处。“和”是处友的基本准则,但这并不意味着同流合污,而是要和衷共济,互相促进,实现崇高的理想。明代杨继盛告诫儿子:“拣着老实忠厚,肯读书,肯学好的人,你就与他肝胆相交,语言必信,逐日与他相处,你自然成个好人,不入下流也。”对于未喑世事的孩子,交上怎样的朋友会影响他一生。子曰“近君子,远小人。”当是指导孩子交友的基本原则。 五、明确读书治学的目的和方法。 “学而优则仕“是孔子为知识分子规定的一种行为模式,旨在学以致用,大济苍生,却并不是说学习好了就只求做官,谋取个人利益。有些人将追求高官厚禄当成读书的惟一目的,这就背离了孔子的本意。明代孙奇逢说:“古人读书,取科第犹第二事,全为明道理,做好人”。古人对读书的好处从多方面作过阐发,有的人指出读书在于变化气质,陶冶性情;有的人主张读书为了经世致用,富民强国;还有人将读书与做人联系起来,将所读的好书用到自己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