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情绪与内分泌系统 情绪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涉及到许多身体器官的活动,包括肝、脾和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在情绪体验过程中,神经系统对内分泌系统的支配作用通过两条途径来实现:一条是内分泌腺作为内脏器官的一部分,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另一条是内脏分泌腺的独立的系统活动,受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支配。 一般而言,情绪与内分泌系统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激素(如肾上腺激素等)来调节的。 情绪与内分泌系统 肾上腺位于肾脏上缘,分为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为腺体的外层,髓质为腺体的核心。 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皮质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去甲肾上腺素是交感分支神经细胞的传递物质,它的作用是支持交感系统兴奋,对交感系统神经兴奋有直接的影响,受交感系统的控制。 情绪与内分泌系统 下丘脑的内分泌激素能控制脑垂体的活动,从而影响内分泌系统,形成下丘脑—脑垂体—肾上腺控制系统,影响着情绪的延续时间和强度。 脑垂体和下丘脑这两个器官不但是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其本身也是腺体,是内分泌腺,它们所分泌的激素及其所发生的作用同情绪的关系尤为密切。 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会引起不同的内分泌腺的变化,从而影响激素的分泌。 第三节 基本情绪的脑机制 Ekman(1992)认为,存在着多种跨文化的基本情绪类型,主要包括:快乐、悲伤、厌恶、恐惧和愤怒。 每种情绪类型各有其独特的主观体验、生理唤醒和外显行为模式,其不同形式的组合形成了丰富的情绪。 不同的基本情绪显示了特定的神经活动模式,包括独特的外周和中枢神经生理模式。 一.快乐 快乐系统是与分离痛苦系统紧密地联系着的,它导致良好的感觉。快乐系统激活的脑区可能涉及导管周围灰质(PAG)腹侧嘴区,脑的刺激在此产生正性感情反应。 ERP研究表明,在快乐情绪加工过程中,主要是左侧额叶皮层发挥作用。 快乐 Ekman以面孔情绪图片为刺激材料,发现加工愉快和悲伤面孔时大脑激活区有所不同,性别差异取决于所知觉到的情绪的愉悦程度,不论男性还是女性,恐惧面孔均引起左侧杏仁核较大的激活,而愉快面孔仅引起男性较大的右侧杏仁核激活。 已有相关研究表明,愉快情绪加工的主要脑区包括杏仁核、前额叶皮层、扣带回皮层等。 二. 悲伤 悲伤情绪常常与某些人或者东西的失去相联系,是失去特定的人或物引起的一种内心体验。 通过面部表情刺激或自传体回忆的方法,可以研究大脑皮层在响应悲伤时的激活情况。 在考察杏仁核和眶额皮层时发现,随着面孔悲伤强度的增强,左侧杏仁核和右颞叶激活强度增加。 悲伤 相关研究发现,在识别悲伤表情时左侧海马/海马旁回明显激活,同时也出现了杏仁核和扣带回的激活,表明识别悲伤表情时,主要通路为“额叶—右侧杏仁核—双侧扣带回”。 另外,悲伤情绪引起额叶α波和θ波最大能量的显著降低,β波最大能量的显著增高。 在觉醒和催眠状态下诱发愉快和悲伤情绪,发现觉醒的悲伤情绪状态下,被试的右前额叶皮层比左前额叶皮层出现更多的低频β波(13.5-15.45Hz)活动,这种现象同样也出现在顶叶皮层。 三.厌恶 作为基本情绪之一,厌恶有其相对独特的面部表情和生理反应,表现为嘴唇上提、鼻子皱缩、眉头紧锁、呕吐、心率降低、皮电升高,并伴有呼吸变缓的现象。 一般认为,脑岛(insular)和基底节(basal ganglia)是厌恶情绪加工的主要脑区,而前扣带回、杏仁核、丘脑、内侧前额叶等也参与厌恶的加工。 厌恶 研究发现,腐烂、污染等引起的厌恶情绪,其自主反应表现为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联合活动,在呼吸过程中加强排气,减少吸气;对于肢体残缺、流血等引起的厌恶情绪,其自主反应表现为增强了皮肤电的活动,增强呼吸,但是迷走神经活动并不发生变化。 污染相关的厌恶情绪增强了心率的变化,与残缺等相联系的厌恶情绪使心率下降,或者抑制阶段性的心率反应,但是迷走神经依然不会发生变化。 另外,研究发现对于厌恶情绪不会引起血压的变化。 四.恐惧 恐惧是在受到巨大的心理震动或生命威胁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是一种有害的情绪,但同样具有适应价值。 恐惧具有很强的压抑作用,在强烈的恐惧情况下,个体会形成狭窄的“知觉通道”,使思维缓慢、活动刻板、肌肉紧张、行动僵化。 恐惧的躯体表现主要为额眉平直,口微张,双唇紧张,口部向后平拉。在严重时,面部各处肌肉都较为紧张,口角后拉,双唇紧贴牙齿。 恐惧 大量研究认为,恐惧刺激反应的核心脑机制是杏仁核。 PET的研究表明,在恐惧情绪反应中,双侧杏仁核受到激活,此外还有一些脑区也受到激活,如:导水管周围灰质(periaqueductal gray,PAG)、脑岛、前扣带回皮层。 恐惧情绪具有特异的自主神经反应,当被试受到恐惧刺激的激发时,他们表现出很高的皮肤电反应和心率活动,呼吸活动亦增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