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年来台湾中国经济史探究概况(三)
近年来台湾中国经济史探究概况(三)
二、史研究回顾
(一)、移民、劳动力供给
人口方面,先前的研究有刘克智、陈绍馨、陈宽政、叶天锋等人。(注:刘克智,《台湾人口成长与经济发展》,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9年:刘克智,《台湾人口及经济结构演变与就业关系之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87年;陈绍馨,《台湾的人口变迁与变迁》,台北:联经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79年;陈宽政、叶天锋, 《日据时代以来台湾地区人口年龄组成之变迁:1905 -1979》,《人口学刊》6(1983):99-114。)以陈绍馨的研究为基础,李国祁《百年来台澎地区人口的变迁》,概述1893-1992年间,台湾如何由一个移垦社会的人口型态,转变为业的现代人口型态。李氏所用日本占领时期的人口资料,主要取自陈绍馨所著《台湾省通志稿》卷二《人民志#8226;人口篇》,以及陈永山、陈碧笙编的《中国人口#8226;台湾分册》(所辑数据系来自台湾省长官分署室编的《台湾省五十一年来统计提要》)。据他所述,日本占领时期台澎地区的人口增长速度相当快,几乎是自然增加所致,此种增加与卫生、及经济的改善有关。人口密度增长最快的是高雄州、台中州、花莲厅,与地区经济发展有关。而且性比例和户均人口数都逐渐降低,显示社会的移垦型态渐为减弱。为此,两性的初婚平均年龄均有延后趋势。年龄组合方面,1905年、1930年的0-14岁学龄儿童人口比例分别是34%、40%, 表示自1930年起”增进型人口”。若以就学儿童人口占学龄儿童人口比例代表识字率的话,1942年已达71.3%,充分反映台湾的普及。职业比例中,人口占大宗,比例却有微幅降低的现象,而工商业人口则有所增加,显示日本占领期虽有若干化,然殖民政府的”农业台湾,工业日本”政策始终支配着,职业分布未有结构性的变迁。(注:《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学报》23(1995.6):203-262。)
自1893年以后,台湾拥的接近现代人口方法所得的人口数据,因此探讨日本占领时期的人口变迁,数据的可靠性不成问题。但是对于日本占领以前的人口变迁,能利用的文献极为有限,所载人口数字多只涵盖部份范围,有的数据甚至只是赋役人丁数,无法利用。尽管无法掌握某一时期台湾的全部人口数,但对特定地区人口数的复原和推估,学者仍有些许的努力。例如,江树生《荷据时期台湾的汉人人口变廷》,即是利用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长官向公司报告的记录。1640年起荷兰人对其辖下的中国人征收人头税,并计算当时在台南佳里、大员(安平)一带的中国人总数。据江树生统计,荷据末期这个地区的中国人约有3万人。 (注:《妈祖信仰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云林系北港镇:财团法人北港朝天宫董事会,1997年),页11-29。)至于原住民,康培德《南势阿美聚落、人口初探--十七到十九世纪》,同样运用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资料,综合其他文献,重建花东纵谷北段花莲港一带南势阿美族的人口变迁。根据他的推估,17世纪以来南势阿美人口增加之势,在1875年开山抚番政策进行之前,人口约有7 000余人,至1895 年降为6 000人。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为:1878年清廷军队的打击、 汉人的打击、汉人与阿美妇女通婚。(注:《台湾史研究》4.1(1997.6 ):5 -48。有关荷兰时代台湾的原住民人口,以中村孝志的研究较早。据他统计,17世纪50年代台湾原住民至少为3.1万余人, 可参考其《荷兰时代的台湾番社户口表》、《从村落户口调查看荷兰的台湾原住民统治》,见《台湾风物》44.1(1994.3):197-234、《台湾文献》47.1(1996. 3):143-153。)此外, 李玉芬《绿岛的人口成长与变迁》,探究绿岛自十九世纪初期汉人入垦以后迄今的人口变迁。19世纪后半期该岛土地已垦殆尽,日治初期人口约五、六百人,战前人口以自然增加为主,呈封闭性人口成长特性。战后人口持续外流,外移人口集中于台东平原及新港。(注:《东台湾研究》2(1997.12):99-130。)
移民研究方面,日本统治时期的日本移民活动颇受注意。旧作如钟淑敏《日据时代的官营移民--以吉野村为例》、郭中端《日据时代日本移民都市发展之研究--日本人农业移民之探讨》,仅点状式或概括性叙述。(注:钟淑敏一文见《史联杂志》8(1989.6):74-85, 郭中端文章见《学刊》8(1988)。 )近年来有张素玢《台湾中部移民村之研究,1932-1945》及苏荣芳《台湾总督府的移民事业》继续这个课题。张素玢以1932年以后的日本官私移民为主,此期土地来源为配合治水、灌溉系统及造林防砂工程而产生的河川浮复地和保安林地,官营移民村农作采多角化经营,顾及经济作物与粮食作物的均衡种植,私营移民则偏重经济作物。著者认为,此期中部移民的成效整体而言虽然失败,但是就经济而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