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绅社会与庶民文化.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士紳社會與庶民文化 第一節 科舉與士大夫文化 第二節 城市發展與庶民文化 第三節 宗族、士紳與民間社會 8-1 科舉 &. 士大夫文化 ㄧ.科舉 二.宋儒 三.元儒 四.明清士人 五.士人的品味、交遊 大 事 紀 ㄧ.科舉 1.作用: 2.概況:①隋唐:未普及 ②宋朝:成主流(方式?影響?) ③元朝:《四書集注》成科考範本 ④明朝:八股取士 隋、唐的科舉制度 隋代首創科舉制度為任官取士的途徑 考生可經由「干投行卷」為自己增加錄取機會。 禮部考試合格之後,仍須通過吏部「身、言、書、判」的考試方可任官。 科舉考試名額不多,以科舉出身的官員比例偏低。 科舉之柄,顓付之有司, 仍不糊名, 又有交朋之厚者為之薦達, 謂之通榜… 未引試之前, 其去取高下固已定於胸中矣。 宋代科舉制度的演變 殿試:確立殿試制度,及第者皆為「天子 門生」 應考人數多:印刷術發達,書籍普及, 應考人數日增,競爭激烈 錄取名額多:三年一試,增加錄取名額 防弊措施多:如糊名、謄錄、瀰封、鎖院 影響:士+大夫=士大夫 科舉制的影響 1.取才任官有比較客觀的標準 2.機會均等,仕途不再被少數 集團壟斷 3.促進儒家文化的普及 二.宋儒 1.有使命感 ①背景: ②首倡:胡瑗 ③表現:在朝?在野? 2.理學興起 ①背景:抗佛、道 ②代表 北宋-周 南宋-朱、陸 ③影響:尊品德、重思考 宋儒淑世背景: 知識分子的自覺:因朝廷優禮士人 社會需要 內憂 積亂 積弱 積貧 宗教 外患嚴重 熙寧變法 時間:宋神宗熙寧年間 主事者:王安石 內容: 設置「制置三司條例司」 青苗法、免役法、均輸法 市易法、方田均稅法、保甲法 保馬法、裁兵置將、太學三舍法等 結果:新舊黨爭,改革失敗 儒學復興與發展 朱熹vs.陸九淵 易簡功夫終久大,支離事業竟浮沉 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 仁者,渾然與物同體…識得此理, 以誠敬存之而已, 不需防檢,不須窮索。 弟子說:「我看到滿街都是聖人」。 師說:「路人看你也是聖人」。 天下之物本無可格者, 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致知。 涵養需用敬,進學在致知。 讀古書,信古人。 三.元儒 1.隱:聖之清 2.仕:聖之任 四.明清士人 1.明 ①明初:八股箝制 ②明中:王守仁「心學」 ③明末:東林學派→經世之學 2.清:文字獄→經世之學再興 明末清初的經世實學 探求實用的科學技術 宋應星:《天工開物》 徐光啟:《農政全書》 以經史為基礎,批導現實 顧炎武:《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 王夫之:《讀通鑑論》 黃宗羲:《明夷待訪錄》 所貴乎史者, 述往以為來者師也。 為史者,記載徒繁, 而經世之大略不著, 後人欲得其得失之樞機以效法之, 無由也, 則惡用史為? 1.背景 解決義理之爭 提倡經世致用 反映政治現實 2.特色:科學化 凡立ㄧ義必憑證據, 無證據而以臆度者,在所必擯。 隱匿證據、曲解證據, 皆為不德。 信則傳信,疑則傳疑 常云:「讀書不知源頭,雖得知,殊可 危」。 手一書,治檢數十書相証, 侍側者頭目皆眩, 而精神涌溢,眼燦如電。 一義未析,反覆窮思, 飢不食,渴不飲, 寒不衣,熱不扇, 必得其解而後止。 五.士人的品味、交遊 1.品味:雅文化 2.交遊: * * 隋唐 科舉制度開始 宋 科舉成為主要的選才方式 士大夫 平民 變 法 理學 積弱積貧 變法失敗 文化自覺 元 仕與隱的抉擇 明 八股取士;程朱理學盛 陽明學興起 經世致用之學 清 考據學 經世之學再興 世紀以後 1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