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特征代本体 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 具体代抽象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专名代泛称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形象代本体 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结果代原因 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质料代本体 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3、借代 借代的作用 ①形象生动、重点突出,如:那一对西装革履从前面慢悠悠地走过来。 ②简洁、精炼,如:公园里的长凳上坐着两个人,一个“马褂”,一个“西装”。 ③灵活,不死板,给人以幽默感,如: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 借代要得当 这特别要注意语言环境的交代,否则,可能产生歧义或让人摸不着头脑,如: 张伯伯家里有两个五角星.——容易产生误解。 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相同:本体都不出现 不同: A、借代-只代不喻; 借喻-喻中有代。 B、借代-相关性; 借喻-相似性。 C、借代不能换成明喻,借喻能换成明喻。 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借代) 古诗中用到借代的例子很多,如 ①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② “门前冷落鞍马稀” 中的鞍马代“客人” (白居易《琵琶行》) 。 ③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中以“杜康”代酒(曹操〈短歌行〉) 。 A 项是借代,“纨绔”本指“细绢做的裤子”,所以指代贵族子弟。其他三项都是比喻 例:所用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 A. 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C. 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 D. 远处的山巅,近处的断崖,都笼罩在一片雪帘雾障里。 D项为借代,其他项为比喻。 修辞训练——借代 2、下面是表现一定生活观的句子,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 文学似海乐无边,官爵如花期有限。 B. 风风雨雨过日子,炎炎凉凉看世界。 C. 宁为八方苦水流浪鱼,不作一棵树上吊死鬼。 D. 谈笑有布衣,往来无缙绅。 三,比拟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 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①: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②: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 ③:一部高高的挖土机,伸长着脖子,张大嘴巴,只要四五下就能吐出一车河沙。 ④:近来连伤风、咳嗽都跟我请了假啦。 判断下列属于拟人还是拟物? 比拟的词往往是修饰用的动词或者形容词。比喻的词往往就是名词。 在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判断下面两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炮弹愤怒地向敌人飞去。 我们要谨防糖衣炮弹。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 下列各句中修辞方法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树林是一片绿色的海洋,轻风是海洋的呼吸。 B.珍珠是贝痛苦的结晶,是海的泪。 C.面对风暴的欺凌,松柏挺胸不屈,杨柳弯腰逢迎,江河寂然无语,高山昂然抗争。 D.太阳从地平线上露出笑脸,用她那柔美的金色手指,悄悄地捡走了草地上的珠玑。 C 夸张是有意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并对其加以扩大或缩小来表达强烈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扩大的夸张 : 超前的夸张 : 缩小的夸张 : 四,夸张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种 类 五,对偶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1、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同、意义对称。 2、种类:正对、反对、串对。 3、作用:音乐美、节奏感、表意凝练。 4、区别“对比” A、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B、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形式上说的,它要求结构相称,字数相等;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C、对偶里的“反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