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雷达及微波测量原理试卷.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EM Generation 基線計算 次像元影像套合 計算兩影像各像元之相位差 消除地球曲率誤差 平滑化及細調 產生雷達干涉圖 地形效應改正 全相位回復 產生數值地形模型 INSAR的應用 SAR影像的幾何和亮度(brightness)校正 主要作為SAR影像的精度率定之用。 DEM的製作 以同一地區,但不同時間,且不同俯角拍攝的SAR影像,利用相位差與斜距成正比的原理來產生該地區的DEM。 以D-INSAR偵測微變量 應用於變形偵測之雷達干涉術稱為差分雷達干涉術(Differential INSAR, D-INSAR),其精度可達到毫米之譜。相關研究如冰山漂移、潮汐效應和地震面移位,以及因為火山活動、土崩、採礦和水源開發等所帶來的災害。 利用INSAR技術所產生的干涉圖中,其干涉條紋可能為地形本身所造成,此謂地形干涉條紋;但也可能是兩次攝像間地表的變動所致,則稱之為地表移位干涉條紋。欲擷取出真正的地表微變量,如地層下陷、土崩、地震面移位等現象,就必須使用差分式雷達干涉術(D-INSAR)。 INSAR 應用的限制 時間上之一致性(Temporal Coherence) 重複軌道之雷達干涉術需維持兩張SAR影像之反向散射不變,故短週期(如3天週期)之重複軌道量測,較能滿足此一要求,特別是對植物生長區而言。直角反射器(Corner Reflector)屬固定反射率之點目標,可利用其在植物生長區克服此類困難。 空間上之一致性(Spatial Coherence) 對SAR訊號之入射角,兩攝影位置最好能接近,一般而言,很難在基線長大於600 m以上維持此一要求,最合適的情形為基線長維持在50 m至150 m之間。 衛星雷達與大氣 衛星雷達與大氣、海洋遙測 氣象同步衛星 同步衛星特徵: 高度:36000 km 對全球地表面積的四分之一進行幾乎連續不斷的觀測 監測快速發展的風暴及追蹤雲塊的移動以推定風向風速 GOES (Geostationary Operational Environmental Satellite) 系列 -- 美國發射 於1975年發射第一顆 經常維持兩顆同時作業,一顆位於135°W, 一顆位於75°W GOES-1~3的輻射計主要是可見光和紅外自旋掃瞄輻射計(VISSR),可用來拍攝雲圖、決定海面溫度和雲參數 自 GOES-4後,裝載的輻射計VAS擴大了VISSR的性能 GMS (Geostationary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系列 -- 日本發射 於1977年發射第一顆 位於140°E 可見光和紅外自旋掃瞄輻射計以決定雲量、雲頂溫度、海面溫度、估計風向風速 太空環境監測器(SEM)可觀測太陽黑子、α粒子、和電子通量密度 氣象同步衛星(續) VISSR: Visible and Infrared Spin Scan Radiometer DCS: Data Collection System WEFAX: Weather Facsimile SEM: Space Environment Monitor VAS: VISSR Atmospheric Sounder 衛星雷達與大氣遙測 雲/雨帶分析 氣候監控 聖嬰與反聖嬰現象(結合海面觀測) 臭氧洞觀測 大氣組成氣體之觀測、資訊獲取與分析 劇烈天氣觀測 衛星雷達與大氣遙測--雲雨帶分析 SIR-C/X-SAR偵測的西太平洋海面。氣象學家可利用此類影像來研究熱帶降雨風包線的發生、分佈和活動,瞭解大氣和海洋間的熱能交換,以及熱帶海洋上層海水的混合機制。影像上方的白色彎曲部分是所羅門群島的部分環礁。環礁附近的兩個紅點是由雷雨包上層較冷的冰晶微粒反射所形成。影像下方的黃綠色區域則是極強的雷雨包,約 15 km × 15 km,包含一圓形暗區和一長方形暗區,該暗區應是由於下極大的雨使海面平滑,因鏡面反射而導致雷達回波極弱。風速最弱處為環礁內的區域,為黑色;風速中等處在影像中為藍綠色至黑色之雲霧狀區域;風速最強處則為黃綠色的大雷雨包。 聖嬰/反聖嬰現象介紹--一般情形 正常狀況 太平洋赤道地區的信風(西風帶)把海水推擠到西太平洋,使得印尼附近的海面高於厄瓜多爾約 50 cm。西岸溫暖的海水促使暖空氣上升,對流旺盛,故在印尼雨水甚多,而東太平洋則相對較乾燥。西風和海水西進帶動東岸的湧升流,故東岸海面溫度較低。這些湧升流是由深海湧出的冷水,富含浮游生物等養分,對當地生態食物鏈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聖嬰/反聖嬰現象介紹--聖嬰現象 聖嬰現象 (El Nino) 聖嬰現象乃指太平洋赤道東岸高壓減弱,使信風亦減弱,造成平時由東向西流的海水減少甚至回流,導致斜溫線 (thermocline)在東太平洋下降。此時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