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丰台区2017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doc

第一章 丰台区2017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丰台区2017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二) 高 三 语 文 2017.05 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涂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华裔物理学家王中林和其博士生宋金会成功地在纳米(十亿分之一米)尺度下将机械能转换成电能,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纳米发电机。这一最新成果开启了纳米科学和技术的新篇章。?  ?近十年来,纳米科学界对纳米材料合成和应用的研究方兴未艾。尺寸微小、功耗低、反应灵敏的纳米器件和纳米机器人,一直是纳米学术界的前沿,因为它们可以完成微观医疗以及遥感等普通人力难以启及的使命。但对于全球众多的研究者而言,最大的问题是:不管纳米器械做到多小,仍然不得不依赖庞大的外接电源。如果真正让这些微小器件工作起来,保持纳米系统微小而且体内可植入等特性,小型化的供电系统必不可少。只有实现了自带电源的纳米器件才可视为真正的纳米系统,也才能在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王中林和宋金会巧妙地利用竖直结构的氧化锌纳米线的独特性质,在原子力显微镜的帮助下,研制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的世界上最小的发电装置---纳米发电机。他们充分利用了氧化锌纳米线的半导体性能和压电效应: 通过外界环境震动,无论是超声波,还是人的行走、潮汐的运动,甚至心脏跳动(如果被植入人体内部的话),使得纳米线因机械运动所产生的动能传导,而产生微小的共振、摆动、变形,从而在表面积累起电荷,再由纳米线所附着的电极板输出电流,从而完美地实现纳米尺度的发电功能。据测算,当时这一纳米发电机竟然能达到17%~30%的发电效率,为自发电的纳米器件奠定了物理基础。 王中林教授早在七年前就敏锐地认识到氧化锌具有独特的半导体、光学和生物特性等其他纳米材料不可替代的作用。他带领科研小组,一直致力于以氧化锌为基础的纳米材料的合成和应用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2001年,他们首次合成氧化锌半导体纳米带,这一重大科研成果震动了整个纳米学界。 王中林团队的科研成果表明,纳米发电机的发明势必是纳米科技界的重大科研里程碑,其应用前景不可估量。 (取材于《纳米发电机问世》) 1.下列对“材料一”中加点字词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方兴未艾:艾,读作“yì”,为“停止”之意。 B.“难以启及”“潮汐”“附着”三词书写都正确。 C.电荷:“荷”字与“荷枪实弹”中的“荷”同音。???????????? D.震动:意为“使人心不平静”,可与“振动”替换。 2.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纳米发电机”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次实现机械能与电能的相互转换。 B. 具有功耗低、反应灵敏等特点。 C. 能为纳米器械工作提供电源保障。 D. 在科技发展史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3.根据“材料一”,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纳米发电机实现发电所需条件的一项是(3分) A.机械运动 B.氧化锌纳米线 C.原子力显微镜 D.电极板 材料二 摩擦运动产生的微小能量收集起来能不能发电?王中林教授的回答是“能”。2011年,王中林教授发现表面上修饰着纳米结构的塑料薄膜,互相摩擦就有静电产生,而且这种方式产生的电压电流是过去用压电产生的几十倍。基于这样的发现,王中林团队研制出了摩擦纳米发电机,并在2014年将其输出功率提高了五个数量级。 从2006年开始,王中林团队先后发明了压电式纳米发电机、热势纳米发电机、混合型纳米发电机、摩擦纳米发电机,用单根氧化锌纳米线实现了从机械能到电能的转化。此外,美国另一科学家与中国科学家联合开发一种能从汽车车轮与地面的摩擦中收获能量的纳米发电机,将车辆的燃油效率提高10%。而中科院纳米能源所2014年也成功研制出旋转型摩擦纳米发电机,首次实现了恒定电源的输出。 纳米发电机可以收集机械能,如人体运动、肌肉收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