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5章 中国山水画鉴赏2概要1
第5章 中国山水画鉴赏 * 石艳琴 五、我用我法 明末清初之际,社会动荡不安,在经历了天崩地裂的大劫巨变之后,民族的情绪,家国的仇恨,在人们的心灵上造成了巨大的创痛。野逸派的代表画家弘仁、髡残,龚贤等,为抗清复明颠沛泵轴,历尽艰辛,一片孤城逆子之心,凝铸了他们磊落昂藏的气节操守,八大山人作为王子王孙沦为清廷追杀的对象,不得不为僧为道,四处逃亡,装疯作哑,混迹市井。满腔的郁结,发为奇怪的笔墨形象,哭之笑之,哭笑不得,一片荒唐,满纸辛酸,真所谓“无聊哭笑漫流传”。从这些画家的身世遭际来看,大多有着常人所不可能有的惨痛经历,由此产生强烈的情绪冲动,而借助于笔墨来宣泄,排解自我的苦难情绪。 正统派 董其昌 以画为乐 野逸派 石涛 则是宣泄、排遣胸中的郁结、民族的情绪。 所以,同样强调以书法为主的画外功夫,强调笔墨中心,在正统派表现为悠闲的,程式化的笔墨,在野逸派,则表现为强烈的、个性化的笔墨。 弘仁以笔墨高洁称。 《黄海松石图》 弘仁虽继承宋元,但又有鲜明的自家面貌。可谓取宋人精谨而去其刻划繁缛,融元人笔墨而强其结构风骨,形成了自己刚正、平实、清醇、蕴藉的艺术风格。此画突出山之陡峭,但构图重心偏向左面,右面以两峰头与之呼应,石之凹凸处略施淡墨烘染,以加强其厚重感。虬松横出石隙,突出山之险峻。画家以渴笔焦墨勾皴层岩,以浓润的细笔写树,风格冷峻劲峭。 髡残以笔墨郁勃称 《苍翠凌天图》髡残性寡默,身染痼疾,潜心艺事。图中画家自题诗,并款署:“时在庚子深秋,石谿残道人记写。”钤“石谿”、“电住道人”白文印二方。画面崇山层叠,古木丛生,近处茅屋数间,柴门半掩,远方山泉高挂,楼阁巍峨。山石树木用浓墨描写,干墨皴擦,又以赭色勾染,焦墨点苔。 八大山人以笔墨冷峻称 朱耷(1626—约1705),明末清初画家,中国画一代宗师。本名由桵,字雪个,号八大山人、个山 、人屋、道朗等,汉族,江西南昌人。他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权的九世孙。明亡后削发为僧,后改信道教,住南昌青云谱道院。擅书画,花鸟以水墨写意为主,形象夸张奇特,笔墨凝炼沉毅,风格雄奇隽永;山水师法董其昌,笔致简洁,有静穆之趣,得疏旷之韵。擅书法,能诗文。 整幅画以平远法取景坡岸峰峦起伏, 中部为平坡茅亭,画面左部为开阔的水景,笔法极为灵活,渴墨枯笔, 墨色运用极见节奏感 ,从中可以看出八大山人已淋漓尽致地活用了黄公望、倪瓒和米芾的三家之长而超然于古人笔意之上。 龚贤以笔墨深郁称 《溪山无尽图》 清 龚贤 龚贤作画最善用墨,主张墨气要厚、润,他发展了积墨画法,山石树木多次皴擦渲染,墨色浓厚,然而其间又有微妙的深浅变化和明暗对比。这种画法将江南山川的茂密、滋润、明媚、深远的特征尽致地表现出来。《溪山无尽图》画中山石通常不露棱角,用层层深厚的积墨,反复皴染,墨色浑厚,湿气浓重。山石树木层层积染,墨色浓重,但并未使画面“重浊”、“板滞”,因为龚贤还善于 “计白当黑”,在浓黑的涯壁上倒挂清瀑,以之“留白”通畅画面的气脉,黑白相生,凝重与空灵相生。 石涛以笔墨淋漓称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 石涛(1642年-1708年),清初画家,原姓朱,名若极,广西桂林人,祖籍安徽凤阳,小字阿长,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湘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南明元宗朱亨嘉之子,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石涛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人物,他既是绘画实践的探索者、革新者,又是艺术理论家。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纵42.8厘米,横285.5厘米,纸本,墨色。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图作于康熙三十年(1691),正是他北游京城期间,应当说是其画中精品。图前以其独特的隶书题写了“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卷”九个字作引首。再看画卷:一小溪分隔两岸,石壁耸峙,群山巍峨。山间云雾飘渺,下有一水蜿蜒流淌。水上架小桥,两小艇载人垂钓其中。渐入深山,路道盘桓,峰峦起伏。山间林木茂密,村舍瓦屋掩映其间,有两人晤谈屋中。后渐开阔,水流潆洄,汇成大湖。湖畔孤岛,小桥连岸,坡岸有高士席地,水中有舟载客而来。显然这是人间的寻常生活,恬静平淡。作者以其难得的细笔,一层层勾、皴,再由淡而浓,反复擦、点,淡墨渲染。尤其是点,经由干、湿、浓、淡,反复叠加,至“密不透风”的程度。石涛善用点,是其一大特征。整幅画面显得苍莽凝重,深得元人意趣。尽管他在卷后自谓“不立一法,是吾宗也”,其实还是脱不开传统技法。 石涛的作品一变古人和四王三重四叠之法,以构图新奇见长,在这幅画上原济用了他最擅长的“截取法”,在丛林中截取了幽阁深藏的一段景致,以特写的手法绘出,虽则画的的是一段小景,却传达出一种深邃的意境。元济笔墨画法多变,善于用墨,这幅图上墨气浓重滋润,湿笔较多,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合,使山林的清润深幽被尽致地表现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