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R本身是疏水 通常的品种不含羟基,羧基、醚基等亲水基团。可通过化学改性,R中引入亲水性基团,改善其亲水性。 如: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乙二醇和CSM通过接枝可以制出既能保持橡胶性状,又具有相当吸水性的吸水膨胀橡胶。 例:CSM与聚乙二醇(PEG)接枝可制得吸水膨胀橡胶 反应式: 聚亚乙基醚 磺酸盐基团 反应温度高时,-SO2Cl全部消耗于接枝和水解 2、吸水树脂 结构中含有亲水性基团的聚合物。大多是水溶性树脂经部分交联或皂化而成,一般颗粒状。 主要有: ①淀粉类 淀粉-丙烯腈接枝聚合物的皂化物,淀粉-丙烯酸的接枝聚合物 ②纤维素类 纤维素-丙烯腈接枝聚合物,羧甲基纤维素的交联产物等 ③聚乙烯醇类 PVA的交联产物,丙烯腈-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的皂化产物 ④丙烯酸类 聚丙烯酸盐,甲基丙烯酸甲酯-乙酸乙烯酯的共聚物的皂化产物 ⑤聚亚烷基醚类 聚乙二醇与二丙烯酯交联的产物 ⑥马来酸酐类 异丁烯-马来酸酐的交替共聚物 对吸水树脂的要求: 粘度小、吸水率大、保水能力强,在R中易分散,不会析出。 用量越大、吸水率越高、但物理机械性能下降。 3、硫化体系 交联网络能够束缚吸水树脂的析出膨胀,显然,交联密度越大,这种束缚越明显,所以在满足一定的物理机械性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R的交联密度。 4、其它配合剂 要加入防老剂,特别是当水中含有多价金属离子时,还要加入金属螯合剂,如乙二胺四乙酸等,用量1~50份之间。 制备是在R中加入导电物质 导电物质的作用:在R中形成长链状和网状通路,从而产生导电作用,常用的导电填料有乙炔CB、导电炉黑和石墨粉,金属粉等。 第五节 导电橡胶 导电炉黑:粒径小,结构高,表面活性大、补强性能好,在NR中加50份时体积电阻率(ρv)达40Ω?cm。 ? 乙炔CB:粒径中等,结构最高,导电性极好,ρv-10-100Ω?cm。 石墨粉:无定形碳,呈碱性,化学性质稳定,导电性强,可达10 Ω?cm以下,但其与R的结合力差,多次弯曲会使导电性能下降,加工性不好,常与炭黑并用。 配方设计要点 1、生胶 介电常数尽可能大,硅橡胶、CR和NBR等。 弹性好,弹性形变大的场所用SiR。 2、填料 其中乙炔炭黑最好,用量40~50份时,强伸性能及导电性可达到最佳匹配 3、硫化体系(选用DCP)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3、油使填充剂易混入,但对分散不利,所以应后期加油。 吸油速度与油类的V.G.C.(粘度比重常数)有关,芳香油或脂肪油的V.G.C.值高,胶中吸油速度快,石蜡油吸油速度慢。 分子量小的油吸油速度快。 取决于混炼胶强度和粘着性 三、包辊性(开炼机) NR、CR生胶强度高,易包辊,BR包辊性差 填料:炭黑、白炭黑、白艳华可提高强度,陶土可提高粘着性,所以可提高包辊性 软化剂:如SA、蜡类、油类等,易脱辊。 树脂:固马隆树脂,酚醛等,提高粘着性。 四、喷霜 指S及其它配合剂从胶料中喷出的现象 原因:配合剂用量超过了其饱和溶解度所致。 选用不溶性S,助剂要控制用量(防老剂控制在2份以下) 石蜡最易喷出: 好处:形成薄膜,防止老化 坏处:降低表面粘着性 用量在2份以下 要求:包辊性、流动性、焦烧性、收缩性 包辊性好的胶料,要求生胶强度高 流动性不好(要柔顺),这一矛盾不容忽视。 五、压延 1、生胶 适合门尼粘度40-60 SBR侧基大,分子流动性不好,松弛时间长,压延停放后收缩明显增大, 2、填料 填料加入可减少胶料的弹性变形,使收缩率变小。 不宜使用各向异性的填料(碳酸镁、滑石粉)等,以减少压延效应。 3、软化剂:是需要的,但不宜多加 4、硫化体系:压延温度在90-110oC,应保持一定的焦烧时间20-25min。 与压延胶料的工艺性能相似,需注意: 加料口吃胶量 压出半成品的外观质量 压出收缩变形性 压出速度 六、压出 吃胶情况:与混炼胶强度关系大,强度大的吃胶均匀,吃胶量大。 压出速度:主要转速调整,但配方设计也关键,挤出膨胀率要低,挤出生热要小,否则快速压出不可能。 压出膨胀率取决于胶料松弛时间长短,松弛时间长-膨胀率大 配方设计要点: 1、生胶 含胶率大,变形大。含胶率97%难于压出,含胶率25%,分子粘结减少,压出物表面粗糙。 NR-压出速度快,收缩率小 SBR-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