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宁过渡思想与苏联模式.ppt

  1.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专题式教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进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理论与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建理论与实践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另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从何而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新社会的设想 列宁的过渡思想及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 中国传统文化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 (1)背景: 俄国经济濒于崩溃 国内反革命叛乱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3)直接过渡的尝试及失败 (4)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局限性 第一,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是一种超越实际的空想。 第二,脱离了农民的需求,损害了农民的利益,破坏了工农联盟。 2、新经济政策 内容: 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恢复商品贸易; 发展国家资本主义; 实行按劳分配。 3、列宁社会主义过渡思想 第一,不发达国家可以一国建成社会主义,但要充分估计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长期性和阶段性。 第二,社会主义必须建立在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的基础上,为此必须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电气化。 第三,充分利用市场、商品和货币的关系。 第四,过渡时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是不可避免的。 第五,加强党的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第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 1、斯大林与托洛茨基的争论 不断革命论 否定新经济政策 超高速工业化 2、斯大林与布哈林的争论 反对超工业化 反对农业全盘集体化 拥护新经济政策 否认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 3、苏联党内争论的结果 第一,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偏离新经济政策的道路,为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准备了政治条件 第二,助长了理论和实践上的“左倾”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只有一种模式 第三,破坏了党内正常的民主政治生活 第四,在党内形成了斯大林的个人集权制,并且使个人崇拜盛行 (二)苏联模式的形成:三大运动 1、工业化运动 2、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三)苏联模式的特点 1、政治方面 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自上而下的干部委任制 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地位特殊的国家安全机关 三、苏联一再错过改革时机 1、斯大林晚年压制改革 批判“包产到组” 改组库尔斯克州委 打击沃兹涅先斯基 2、赫鲁晓夫盲目改革 反对个人崇拜 农业:首尾不一 工业和建筑业:“条条”改为“块块” 突破了框子 解放了思想 具有不彻底性和随意性、片面性、盲目性 3、勃列日涅夫拒绝改革 勃列日涅夫时代期最大的特征: 稳定 强调领导干部的稳定 集中权力 个人崇拜 反对“新经济体制” 错过了改革的良机 4、安德罗波夫、契尔年科无暇改革 安德罗波夫(1914年-1984年) 契尔年科(1911年-1985年) 5、如何评价苏联的改革 (1)主要成就 第一,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缓和了本国矛盾。 第二,改革打破了传统体制的神话,使人们认识到了改革旧体制的必要性。 第三,改革深化了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第四,改革促进了各国对建设本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五,改革的实践促进了理论的探索,理论的探索也反过来推动改革的实践。 2、局限性 一是盲目性 改革的自觉性不够、理论准备不充分、思路不明确、对改革的难度估计不足 二是不全面、不配套 改革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 缺乏必要的配套措施 三是不彻底 在行政系统内由上级向下级放权 在国家统治经济的框架内扩大企业的自主权 改革不仅不能克服原有体制的弊端,而且还会带来一系列新的问题 四、苏联模式的失败 1、东欧剧变 略早于苏联解体 1989-1990 剧变的形式虽不相同,但性质一样 一是原来的执政党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二是政权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三是社会制度也发生了根本变化 2、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苏联解体 戈尔巴乔夫改革 经济改革——加速发展战略——没有改变失衡的经济结构——未能奏效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 全面否定苏联模式 否定党的奋斗目标 否定党的阶级性质,改变党的领导地位 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 标志着改革已经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路线出台后,反对派公开夺权 加盟共和国纷纷要求独立 “8·19”事件 :“传统派”领导人成立“国家紧急状态委员会” 8月24日:戈尔巴乔夫被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苏联共产党彻底垮台了 12月2

文档评论(0)

wend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