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力学第六章杆件的应力.pptVIP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线应变: 角应变 观察到下列现象: (1)各圆周线的形状、大小以及两圆周线间的距离没有变化 (2)纵向线仍近似为直线, 但都倾斜了同一角度γ (3)表面方格变为菱形。 1.变形几何关系 平面假设: 变形前为平面的横截面变形后仍为平面,它像刚性平面一样绕轴线旋转了一个角度。 横截面上距形心为?的任一点处应变 在外表面上 根据剪切胡克定律, 当剪应力不超过材料的剪切比例极限时 剪应力方向垂直于半径 2. 物理关系 3.静力学关系 —截面的极惯性矩 于是再由物理关系得 二、 最大扭转切应力 当 ? = ? max 时,? = ? max ? 抗扭截面系数 6-6 极惯性矩和抗扭截面系数 一、 实心圆截面 二、 空心圆截面 ?=d / D 已知:P1=14kW, n1= n2= 120r/min, z1=36, z3=12; d1=70mm, d 2 =50mm, d3=35mm. 求: 各轴横截面上的最大剪应力。 N1=14kW, N2=N3= N1/2=7 kW n1=n2= 120r/min n3= n1 z3 z1 =120? 36 12 =360r/min T1=1114 N.m T2=557 N.m T3=185.7 N.m ?max(C)= = 21.98 MPa T3 Wp3 ?max(H)= = 22.69 MPa T2 Wp2 ?max(E)= T1 Wp1 = 16.54 MPa 一、概述: 当梁上有横向外力作用时,一般情况下,梁的 横截面上既有弯矩 M , 又有剪力 Q 。 只有与正应力有关的法向内力元素 dN = ? dA 才能合成弯矩 只有与剪应力有关的切向内力元素 dQ = ? dA 才能合成剪力 所以,在梁的横截面上一般既有 正应力,又有 剪应力 §11 -1 引言 Q M 弯曲切应力: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切应力 弯曲正应力:梁弯曲时横截面上的正应力 基本变形:拉压;扭转;弯曲 组合变形: 对称弯曲:梁至少有一个纵向对称面,且外力作用在对称面内,此时变形对称于纵向对称面,在这种情况下的变形形式称为对称弯曲。 §11 -2 对称弯曲正应力 一 基本假设 用较易变形的材料制成的矩形截面等直梁作纯弯曲试验: 纯弯曲:梁横截面上只有弯矩而无剪力时的弯曲。 观察到以下变形现象: (1)aa、bb弯成弧线,aa缩短,bb伸长 (2)mm、nn变形后仍保持为直线,且仍与变为 弧线的aa,bb垂直 (3)部分纵向线段缩短,另一部分纵向线段伸长。 梁的平面假设: 梁的各个横截面在变形后仍保持为平面,并仍垂直于变形后的轴线,只是横截面绕某一轴旋转了一个角度。 单向受力假设:假设各纵向纤维之间互不挤压。于是各纵向纤维均处于单向受拉或受压的状态。 由平面假设得到的推论: 梁在弯曲变形时,上面部分纵向纤维缩短,下面部分纵向纤维伸长,必有一层纵向纤维既不伸长也不缩短,保持原来的长度,这一纵向纤维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层与横截面的交线称为中性轴 中性轴 中性层 中性层 二 弯曲正应力一般公式 从三方面考虑: 变形几何关系 物理关系 静力学关系 1 变形几何关系 中性轴 由于距中性层等远各“纤维”的变形相同,所以,上述正应变e即代表纵坐标y的任一“纤维”的正应变 该式说明 , ? 和 y 成正比 ,而与z 无关 。因而,? 与这些纵向线段沿 z 轴的位置无关 。 2 物理关系 正应力与它到中性层的距离成正比,中性层上的 正应力为零 上式只能用于定性分析,而不能用于定量计算: 1)由于中性轴z的位置未确定,故y无法标定; 2)式中?未知,(若已知M,?与M有何关系?) 将梁的轴线取为 x 轴,横截面的对称轴取为 y 轴,中性轴取为 z 轴。 O x y Z 3 静力学关系 在横截面上法向内力元素 ?dA 构成了空间平行力系。 因此,只可能组成三个内力分量 通过截面法,根据梁上只有外力偶 m 这一条件可知,上式中的 N 和 My均等于零, 而Mz就是横截面上的弯矩M。 截面几何参数的定义,可得 将正应力 代入以上三个条件,并根据有关的 这就确定了中性轴的位置。即过形心与 y 轴垂直。 Z C Z 中性轴 C 横截面对Z轴的静矩 中性轴将横截面分为受拉和受压两部分。 因为 y 是对称轴,所以 该式自动满足 截面对yz轴的惯性积 由式 可得 EIz称为抗弯刚度 将上式代入 得 截面对z轴的惯性矩 中性轴过截面形心 中性层的曲率公式: 正应力计算公式: :梁截面的弯曲刚度,简称弯曲刚度 M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