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弋阳县道教,始于三国时期,由吴国丹阳句容道士葛玄(生.PDF
弋阳县道教,始于三国时期,由吴国丹阳句容道士葛玄(生于公元164年,卒于244年,父
孝先。葛洪从祖父,后世称 “太极仙翁”)到县城葛溪之滨炼丹冶病,后又在弋阳江旁的捣药山
656 社会志宗 教
(今朱坑乡境内)修道炼丹,开展传教活动。梁大同三年(537)有道人在捣药山葛玄炼丹遗址建
葛仙观,为县内第一个道教传播处。道教在唐宋时期较为盛行,元明时期渐渐衰落。清代官府
重佛仰道,道士人数递减。但在民间,道教活动仍然不断,民间的斋、醮、祭、祷等仪式都有一定
程度的道教内容。县内道教信徒除在县境内的观、宫等道教场所进行道教活动外,还到铅山县
的葛仙山、贵溪县的龙虎山上清宫进香朝拜 。
弋阳道教唐代后期统属正一道,正一道师必须取得龙虎山天师府颁发的 “度牒” ,才有资格
执掌法事, “主持高功” 。未取得 “度牒”的道者,一律不准从事道士职业。道士在民间的主要活
动有广祈禳太平” 、 “超度亡灵” 、 “下葬定向” 、 “消灾驱煞”等。清代以前从事道教人数无考。民
国初年,全县有道士约30余人,民国38年(1949)全县有道士 20余人。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农
村教育、卫生事业的发展,信教人数愈来愈少,年老道士陆续去世,年轻道士均改行,至1985
年,县内基本上没有道士活动 。
清代,县衙门设有 “道会司” ,管理全县道教事务。“道会司”延续到民国初年 。
据民国14年版《弋阳县志》载,全县共有28处宫、观、殿等道教活动场所,散布县内各地 。
1985年,大部分道教场所已圯,仅有葛仙观遗址和带有道教含义的地名若干处,如葛溪、葛河 、
道人山、仙湖、仙人洞等 。
葛仙观 距县城东7 · 5公里,今朱坑乡荷塘村境内捣药山上,原为葛溪(今琬港河)旁 ,
故又名 “葛溪观” 。葛玄炼丹处,始建于梁大同三年(537) ,系后人供奉葛玄而设。唐天宝七年
(748)奉敕复建。宋、元、明时期几度兴废。清乾隆丙申年(1776) ,僧瑞临捐金重修,后衰。清代
有诗曰: “何年仙子灶,冷落任雪封。夜月孤相照,高飞鹤过松” 。50年代初,有木结构的观舍,后
被拆毁,今有残坛、石窟、杵药臼、篆刻等遗址 。
圣山精舎 县治西北30公里,今三县岭乡境内。相传汉代白鹤仙人炼丹之处。清代建
精舍于此。民国时废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