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的家乡介绍汇编
我;我的家乡无为;我的的家乡是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无为县,芜湖市境西部。南濒长江,北临巢湖,与芜湖市区、繁昌县、铜陵市隔江相望。全县总面积2433平方公里,辖“全国千强镇、安徽第一镇”——高沟镇等23个乡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总人口140万。无为通江达海,承东启西,是皖江开发开放的前沿,与“长三角”山水相连,人文相亲。相信不久的将来,无为这颗璀璨的明珠,一定会在皖江之畔冉冉升起。; 当地特产无为板鸭
又称无为熏鸭,是无为县传统清真名食,已有100多年历史。以巢湖麻鸭为原料,→般选用当年4斤以上的肥鸭,配以J却挂、八角、花椒、丁香、小茴香等约30种中药和调料,先熏后卤,色泽金黄油亮,皮脂厚润,肉质鲜嫩,醇香味美,回味隽永,闻名全国。无为人吃板鸭甚至有专门名词,叫“斩板鸭”,“斩”字用方言说,很变调,却极有味,仿佛带着板鸭香。而鸭肉与头、颈、爪、翅、内脏,一定分开吃,鸭肉以外都叫“肫爪”,懂美食的更青睐“肫爪”,三两客人上门,寻一处酒楼,斩一副肫爪,一瓶老酒,细嚼小酌,那感觉不亚于神仙。;田藕
据清·嘉庆《无为州志》载“产于水者有莲,最胜圩池。雪藕肥白甘脆,远胜金陵”。解放初主要集中在沿江、沿河圩区种植。至80年代逐渐发展到水田栽培。1984年后,常年种植面积达4000亩,产藕1000吨以上,主要销往山东、北京等地。农民“下锹不乱、取藕不遗”,并且在藕外涂泥,长期保鲜,一年四季均有鲜藕供应市场。;米公祠,原名宝晋斋,位于无城内,是北宋著名书画家米芾于宋徽宗崇宁年间守无为军时所建。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祖籍由山西太原迁居湖北襄阳,人称“米襄阳”。他为官清廉,勤政爱民,时人感其德政,在他离任去世后,于米公军邸的旧址上建米公祠以示纪念。米芾崇尚晋人法帖与名画,广为搜求,不惜耗费巨金。相传他得王羲之的《王略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及顾恺之的名画《净名天女》,戴逵的名画《观音》等真迹后将自己的书斋题名为“宝晋斋”,并将收藏的晋人法帖勒石上碑,称《宝晋斋贴》。后遭兵火,石刻残损,继任无为军守葛祜之据米芾拓本重刻,与米刻残石同置官署,后来曹之格任无为通判,又重新摹刻,并增家藏晋帖,及米芾书法多种于咸淳四年(1168年)刻成,名为《宝晋斋法帖》是帖共十卷,第一至第五卷除米刻谢安《八月五日帖》与王献之《中秋帖》外,全是王羲之书;第六、七两卷为王献之书;第八卷为王羲之四子书;第九、十两卷为米芾书。原刻至近代又毁于兵火。只有米芾篆书《宋真宗御制文宣王赞》因在学宫戟门,且埋在地下,才保存下来。
时值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他将3种法帖摹刻上石,并于“宝晋斋”前掘池建亭,即墨池、投砚亭。他公余之暇在此读书挥毫,还在公署西侧立一形如老翁之石,每天抱笏揖拜,时人以为怪癖,故称此石为“拜石”。原斋毁于兵火,后多次重建,光绪丁丑知县王峻,建米公祠3楹,门居中,于池之左右盖耳房3间,环池循势垒假山,并搜集米公遗刻“墨池”、“画菜”2碑和其它石刻入祠内。
现在,米公祠所藏碑刻较前为多,主要是晋唐以下历代名家书刻,计一百四十多方,出自五十余位书家之手。有徐楷、钟绍京、苏轼、米芾、黄庭坚、蔡襄、赵佶、赵孟兆页 、唐寅、祝允明、文征明、沈周、王守仁、王士祯、文天祥、梁同书、成亲王等人的法帖。行、草、篆、楷各种书体无不具备,各种流派争妍斗艳,各种风格,尽呈异彩,令人敬羡不已。
米公祠作为全省重点文保护单位,它以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享誉国内外,尤其在东南亚、日本等国较有影响,每年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寻访。
;竹丝湖
位于无为西南端的牛埠镇境内,东临长江,西靠三公山,湖面1.6万余亩,水深平均3米,是无为境内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竹丝湖深藏于无为西南山区的重峦叠嶂之中,湖水澄碧,波光粼粼,湖岸盘曲,弯岔极多,无纤尘污染,湖心有小岛10余处,似星星点缀。沿途湖岸绿树成荫,竹林小径,掩映着民舍山村,粉墙青瓦,湖光山色,交相辉映,美景如画。竹丝湖不仅自然风景秀丽,而且周围名胜古迹众多,有山势巍峨的三公山;有似一对情侣的横山和益山,有神奇的裂山,有两山对峙的黄龙桥山,有盛产梅花鱼的清水涧,还有世世代代留下许多美丽的传说的石婆洼、龙门桥、擂鼓墩、万丈楼等。
; 这就是我的家乡无为,那是个美丽的地方,值得大家来此一游!; 欢迎来到合肥;合肥,安徽省省会,古称庐州、庐阳。安徽省的政治、经济、教育、金融、科技和交通中心,皖江城市带核心城市,合肥都市圈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城市,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同时也是华东地区综合交通和通信枢纽之一。
合肥位于安徽省正中央,长江、淮河之间、巢湖之滨,襟江拥湖,沿海腹地、内地前沿、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自秦建制至今已有22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