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排气后处理概要1.ppt

  1.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_排气后处理概要1

机外净化技术的分类及应用 §6.1 三效催化转化器 四、催化转化器的性能指标和工作特性 2、起燃特性 典型的汽油机+催化转化器系统 如图6-11a所示,—般车用三效催化转化器安装在汽车底板下(UBC),距发动机较远,因此起燃时间较长。但这样安装使催化床温度不会超过允许的安全温度(800-900℃),减小了热老化的危险 如图6-11b所示,把底板下催化器尽量往前移,采用所谓近机催化器(CCC),直接装在发动机排气歧管出口,可以大大缩短起燃时间。 但是这时催化剂热冲击严重,发动机大负荷运行时温度可能很高,使催化剂易于老化,发动机高速运行时排气阻力可能很大,使发动机动力性下降。 采用薄壁的高强度载体、添加高温稳定剂的活性涂层、用耐高温的活性组份(例如Pd比Pt好),可以延长近机催化器的寿命。 改善催化器起燃特性的可用技术——近机催化器(CCC) 如图6-11c所示,采用可旁通的前催化器(PC),既可加速起燃,又可保证寿命。前催化器只在起动时工作,其体积只有主催化器(MC)的1/3左右,但贵金属负载量大,催化活性高,使产生的反应热尽快加热主催化器。 §6.1 三效催化转化器 四、催化转化器的性能指标和工作特性 2、起燃特性 改善催化器起燃特性的可用技术——采用可旁通的前催化器(PC) 如图6-11d所示,采用电加热催化器(EHC)可明显加速催化器的起燃。一般在发动机起动前加热10-20s起动后再加热20-30s可使催化器很快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耗电量大是其主要缺点。 改善催化器起燃特性的可用技术——采用电加热催化器(EHC) §6.1 三效催化转化器 四、催化转化器的性能指标和工作特性 2、起燃特性 改善催化器起燃特性的可用技术——采用两级催化器 如图6-11e所示,为解决电加热催化器(EHC) 耗电量大的缺点,可采用两级结构。第一级为小型的电热金属载体催化器(EHMSC),它热容量小,可迅速加热到高温,激活催化反应。反应热随气流传给陶瓷主催化器(MCC),加快它的起燃。 如图6-11f所示,发动机冷起动时HC排放是最主要问题。采用碳氢吸附器(HCA),利用其中的活性炭或沸石分子筛等吸附剂吸附HC,可降低冷起动时的HC排放高峰。温度提高后,已吸附的HC脱附,正好是后面的催化器开始有效工作,把脱附的HC氧化掉。发动机正常运转时,通过转换阀(SV)使碳氢吸附器不再工作。 改善催化器起燃特性的可用技术——采用碳氢吸附器(降低冷起动时的HC排放) §6.1 三效催化转化器 四、催化转化器的性能指标和工作特性 2、起燃特性 改善催化器起燃特性的可用技术——采用一种位于催化器前的后燃器 如图6-11g所示,如果发动机起动时采用较浓的混合气,可以采用一种位于催化器前的后燃器,使催化器在小于20s的时间内达到起燃温度。后燃器以发动机排出的废气和二次空气泵(SAP)喷射的空气组成可燃混合气,用电点火器(I)点火。这种系统的技术关键在于发动机低温废气到达后燃器时,混合气必须在发动机起动后2s内被点燃,否则,发动机过浓的起动混合气将造成严重的HC排放。 如图6-11h所示,为了提高后燃器的工作可靠性,可采用供气、供油并强制点火的燃烧器直接加热催化器。燃烧器的工作由位于催化器外壳上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如果催化剂温度低于起燃温度,燃烧器就工作,一旦温度足够,供气和供油就被关断。所以为使燃烧器工作可靠,不产生二次污染,需要复杂的控制系统。 改善催化器起燃特性的可用技术——采用供气、供油并强制点火的燃烧器直接加热催化器 §6.1 三效催化转化器 四、催化转化器的性能指标和工作特性 3、空速特性 空速是空间速度的简称,其定义 空速的大小实际上表示了反应气体在催化剂中的停留时间 (单位为s),两者的关系为 :是由催化剂结构参数决定的常数。 空速SV越高,反应气体在催化剂中停留的时间 越短,会使转化效率降低; 同时由于反应气体流速提高,湍流强度加大,有利于反应气体向催化剂表面的扩散以及反应产物的脱附。因此,在一定范围内,转化效率对空速的变化并不敏感。 空速与转化效率的关系 在催化剂的实际应用中,一般催化剂体积与发动机总排量之比为0.5-1.0,即 贵金属用量与催化剂体积的数值关系为 §6.1 三效催化转化器 四、催化转化器的性能指标和工作特性 4、流动特性 1)进排气泵气损失增大,使有效功率减小; 2)排气背压增大使缸内残余废气量增加,发动机充量系数降低,功率下降; 3)残余废气使燃烧恶化。 排气催化转化器给发动机的排气系统增加了阻力,使其排气背压加大。 后果: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恶化 有必要探讨其流动阻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减小阻力的途径 如图6-12表示用蜂窝陶瓷载体催化剂的车用三效催化转化器的实测阻力(用压力损失表示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