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味地黄丸的组方解读及研究进展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doc

六味地黄丸的组方解读及研究进展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六味地黄丸的组方解读及研究进展_医药卫生_专业资料

六味地黄丸的配伍组成及研究进展 张婷 10级硕士7班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六味地黄丸的配方组成及特点,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今年来在化学成分检测方面的进展。 关键词:六味地黄丸;组方;药理研究;临床应用;化学成分 六味地黄丸是著名方剂,经历代医家临床反复 验证,组方严谨合理,功效显著,其后许多滋阴补肾的方剂由此方衍化而来。多年来,除丸剂外,亦被改为汤剂、颗粒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片剂、口服液等用于临床,运用范围逐渐扩大,主治病证相应增多。本文将就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及近几年内的临床研究应用进行概述。 六味地黄丸的组方及药物配伍特点 1.1 六味地黄丸始见于宋代医家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原名地黄丸,是根据历代名医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化裁而来。钱乙将肾气丸中补火助阳的附子、肉桂去掉,易干地黄为熟地黄而成滋阴补肾的经典名方六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复方主要由熟地黄,山茱萸,干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六味药组成。主治肝肾阴虚导致的腰膝酸软、头目眩晕、耳鸣耳聋、盗汗遗精、小儿囟开不合之症,或虚火上炎而致的骨蒸潮热、手足心热、消渴、虚火牙痛、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 1.2 六味地黄丸的方解及药物配伍特点 本方为肾阴亏损,兼有虚火内扰之证而设。故从滋阴补肾立法,体现了“壮水之主,以致阳光”的治疗原则。中医认为肾藏有“先天之精”,为五脏六腑之本,生命之源,故有“先天之本”之称。肾阴不足,则变生诸证。本方组方科学,以肾、肝、脾三阴并补而重在补肾阴为主。方中重用熟地黄,主入肾经,滋阴补肾,填精益髓,为君药;辅以山茱萸,主入肝经,补养肝肾,并能涩精;山药主入脾经,补益脾阴,亦能固精,共为臣药。三药配伍,滋补肝脾肾,熟地黄用量是山茱萸和山药两味之和,共成三阴并补以收补肾治本之功,此为“三补”。泽泻配熟地黄泻肾降浊;丹皮配山茱萸清泻肝火;茯苓配山药淡渗脾湿,三药相配为“三泻”。六药相配,三补三泻,补泻并用,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补药用量重于泻药,是以滋补为主。肝脾肾三阴并补,以补肾阴为主,共成先、后天同补之功。 本方六味药,三味“补”药,三味“泻”药,分为三组,一补一泻,分别针对肾、肝、脾三脏,补中有泻,寓泻于补,相辅相成,而三味补药的用量较重,三味泻药用量较轻,这样的配伍结果,使之滋补而不滞邪,降泻而不伤正,而达到补虚的目的。补泻结合,以补位主,以泻为辅,三补治本,三泻治5标,标本兼顾。因此,直至今日,仍为医学界所公认的补阴代表方剂,从而扩大了六味地黄丸临床应用的适应症与治疗范围。为临床所广泛使用。 2.六昧地黄丸方药药理研究 2.1 熟地黄 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能滋阴补血,益精填髓。主要化学成分有梓醇、地黄素、地黄苷、多种糖类、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对免疫、血液、内分泌、心脑血管及神经系统等方面均有一定的影响,在抗肿瘤和增强免疫功能以及降血糖、降压方面都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2.2 山萸肉 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涩。《雷公炮炙论》日:“壮元气,秘精”。主要化学成分有苷类、有机酸类、鞣质类、糖类及肌醇、生物碱、维生素、氨基酸、矿物元素、磷脂等。实验证明山萸肉具有调节免疫反应、强心、保肝、镇痛和镇静、抑菌、抗氧化和胰岛素样保护作用[1]。? 2.3 山药 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怀山药含有皂苷、黏液质、胆碱、淀粉、糖、蛋白质、鞣质、多种氨基酸、维生素C、多巴胺、山药碱、钙、磷、铁等,能诱生干扰素,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冠状动脉及微循环的血流,有镇咳、祛痰、平喘等药理作用。 2.4 牡丹皮 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牡丹皮的化学成分有丹皮酚、丹皮酚苷类、芍药苷类、甲氧基苯乙酮类、挥发油及植物甾醇类、没食子酸等。牡丹皮还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有抗病原微生物、抗心肌缺血、抗炎、保肝、降血糖、调节免疫功能,还有镇静、解痉、退热等中枢作用[2]。 2.5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菌核含有 一茯苓聚糖、三萜类茯苓酸、茯苓素、茯苓醇等,具有利尿、抗炎、抗肿瘤、调节胃肠功能、免疫调节及降血糖作用。 2.6 泽泻味甘、淡,性寒,归肾膀胱经,利水渗湿,泻热。块茎中分离出五种三萜类化合物,另有挥发油、少量生物碱、天门冬素、甾醇、脂肪酸、蛋白质等。具有利尿、影响脂质代谢、抗动脉粥样硬化、降压、降血糖作用。综合六味地黄丸组方中各味药的药理研究,六味地黄丸有广泛的药理功能。 根据中药药理学(沈映君主编.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记载,六味地黄丸具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肿瘤、保肝、降血脂、降血糖、调节钙磷代谢、增强性功能、减轻耳中毒、改善心肌缺血、增加SOD和蛋白质含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