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与酶工程第一章概要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发酵与酶工程第一章概要1

全局转录调控gTME (global transcription machinery engineering): 整体水平上改变细胞基因组转录,获得有益细胞表型的一种全新的定向进化方法,能对微生物细胞进行目标性能全局强化,是在基因和细胞水平上改造微生物细胞的新途径。 通过对调控基因转录的转录元件(σ因子和各种转录因子等)进行合理化改组修饰 Alper H, Moxley J, Stephanopoulos G, et al.Engineering yeast transcription machinery for improved ethanol tolerance and produc- tion.Science, 2006, 314:1565-1568. 合成生物学? 小节: 涉及到工业化生产,对于某一种特定的产品,只有特定的微生物(动、植物)才具有大量表达的潜力; 传统的诱变方法仍然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特别是自然选育是工业发酵稳产高产的重要保证; 目前土壤中已分离的微生物不到总数的1%,微生物的多样性仍然是以后若干年的研究重点; 基因重组、直接进化技术的应用,大大加快了生物产品 开发的进程。 合成生物学? 第一章:工业微生物菌株 微生物的特性及工业微生物的要求 一些工业化产品生产菌种的特点 自然界中有目的微生物分离的原则 菌种选育、分子育种 有些微生物能在厌氧的条件下生长 有些微生物能利用简单的有机物、无机物满足自身的生长 有些微生物能进行复杂的代谢 有些微生物能利用较复杂的化合物 有些微生物能在极端的环境下生长 一、微生物的特性 二、工业化菌种的要求 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 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可操性要强 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 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 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 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菌无关) 三、工业微生物的分离与筛选 工业微生物产生菌的筛选一般包括两大部分:一是从自然界分离所需要的菌株;二是把分离到的野生型菌株进一步纯化并进行代谢产物鉴别。 (1)向菌种保藏机构索取有关的菌株,从中筛选所需菌株。 (2)由自然界采集样品,如土壤、水、动植物体等,从中进行分离筛选。 (3)从一些发酵制品中分离目的菌株,如从酱油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从酒醪中分离淀粉酶或糖化酶的产生菌等。该类发酵制品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具有悠久的历史,从这些传统产品中容易筛选到理想的菌株。 采样时要注意的问题 根据土壤特点:5-25cm; 5-10cm(酵母); 10-30cm(北方地区) 结合微生物的生理特点 特殊环境下的采样 标签:地点、时间、气候等 采样 控制培养基的营养成分 富集的目的: 让目的微生物在种群中占优势,使筛选变得可能。 控制培养条件 抑制不需要的菌类 富集 富集培养主要根据微生物的碳、氮源、pH、温度、需氧等 生理因素加以控制。 分离 稀释涂布法: 划线分离法: 利用平皿的生化反应进行分离: 透明圈法 变色圈法 生长圈法 抑菌圈法 组织分离法: 单细胞或单孢子分离法: 实例:碱性纤维素酶产生菌的筛选 采样(造纸厂) 80℃、30 min处理 文献:产生菌为中性芽孢杆菌,嗜碱芽孢杆菌、放线菌 及霉菌 0.0075%曲利本蓝+1%CMC(羧甲基纤维素),pH10.5 培养3~4天,选择有凹陷圈的菌落 从285个土样中获得62株 26株为组成型 36株为诱导型 ↓ 目的 提高生产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 开发新产品 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防止菌种退化 四、菌株选育、分子改造 方法 基因突变: 自然选育、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 杂交、原生质体融合、基因工程 基因的直接进化: 点突变、易错PCR、DNA Shuffling等 合成生物学 自然状态下,碱基对发生自然突变的机率为10-8~10-9 自然突变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我们生产上所不希望看到的,表现为菌株的衰退和生产质量的下降,这种突变成为负突变。 另一种是我们生产上希望看到的,对生产有利,这种突变成为正突变。 (一)自然选育 自然选育在工业生产上的意义?极端微生物? 自然选育虽然突变率很低,但却是工厂保证稳产高产的重要措施。 回复突变:高产菌株在传代的过程中,由于自然突变导致高产性状的丢失,生产性能下降,这种情况我们称为回复突变 问题: 高产菌株是正突变高,还是负突变高? 自然选育操作步骤: 一般习惯上将自然选育称为菌种的分离纯化。 单细胞(孢子)悬液的制备 平板分离 挑选单菌落(注意形态的观察) 发酵试验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