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州市荔湾区昌华街西关大屋创建绿色社区工作情况
PAGE
PAGE 1
争创绿色社区,共建绿色文明
——广州市荔湾区昌华街西关大屋创建“绿色社区”工作情况
西关大屋社区位于广州市名城保护七大区域之一的西关民居民俗风情区的核心区域,总面积5.68万平方米,居民住户1451户,常住人口5551人。社区内存留有众多与西关民俗风情有关的历史遗迹,如西关大屋、小画舫斋、蒋光鼐故居等,而我区唯一的人工湖——荔湾湖以及集中展示荔湾历史文化的荔湾博物馆也在这个社区范围。社区历史人文资源较为丰富。
我街从2002年起在西关大屋社区开展创建“绿色社区”活动。整个创建工作以人为本,着眼于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从倡导符合绿色文明的生活习惯和道德意识入手,通过抓环境的治理和管理,环境美化和环境特色。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环保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的支持、指导下,通过几年来的努力,使古老的西关大屋社区又焕发出了新的光彩,社区先后于2003年2004年12月顺利通过了广州市、广东省“绿色社区”的考评验收。我们在创建工作中主要有下面三个方面的做法和体会。
一、抓整治,拆违建,让群众有更多的阳光和空气
创建西关“绿色社区”是从创“无六乱社区”起步的。又坚持按标准要求讲政策、讲道理,做好耐心、反复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特别是针对不规范的防盗网大多成了堆放杂物的卫生死角这一种情况,我们坚持以事实教育群众,让他们明白拆除不规范的防盗网,清除了杂物,是让他们拥有更多的阳光和空气。我们还首先带头清拆了社区内的3个两车保管站,还道于民,使原本狭窄的几条内街都宽敞明亮起来。我们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和带头清拆的实际行动教育了群众,使他们真正认识到创建“绿色社区”是为社区居民改善社区环境和生活环境,是为他们办好事、做实事,从而也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对一些确有实际困难的个案,我们既讲政策又讲道理,并主动采取措施解决实际问题。如在清拆三连直街41号301房天台违章搭建时,居住该处的老人坚决不肯配合拆除,经听取老人的诉求和上门实地了解,原来该处天台漏水,如拆了天台违章的搭建后,其楼下就会漏水,难以居住,而老人仅靠养老金维持生活,无力进行维修。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我街根据其实际困难,先对其房屋进行了补漏,为老人解决了这一隐忧。该老人也深感政府的关心,为其解决了难题,对拆除天台的违章搭建就配合支持了。2004年11月,该社区已清拆违章建筑、违章搭建5900平方米,清拆整治不规范防盗网、飘雨篷29000平方米,清拆整治不规范的各类广告、招牌、指示牌121个,无一宗要强制执行。
二、抓建设,显特色,让西关文化存活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创建绿色社区属于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也要重在建设。西关大屋社区位于老城区,在一片旧民居、小街巷中如何抓建设,对此,我们始终坚持一条:扬长避短显特色。西关大屋社区内有湖光潋滟的荔湾湖公园、古色古香的小画舫斋、如诗如画的海山仙馆、博古通今的荔湾博物馆、商贾云集的古玩城等等,这些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人文资源,就是最大的优势,而在创建绿色社区的活动中,凸现“人文西关”就是最大的特色。在区的统一规划部署下,2002年至2003年先后投入150万元,在荔湾湖南门建成了4000平方米敞开式的绿化广场,投入196万元对几条内街铺设麻石路面,整饰外立面和建设内街的景点。在整个建设过程中,我们遵循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不可逆”性,特别注意保护和凸现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西关民居民俗这一宝贵的人文资源,修旧如旧地选择了青砖、麻石、趟栊、脚门、满洲窗这些西关建筑元素,完整地保留了独具岭南文化韵味的西关风土人情。使人们走进这片社区,熟悉而又亲切社区环境,引领出似酒香醇的西关风情和老西关人兼容温存的市井生活画面。在荔湾湖南门的绿化广场,每天都聚集着数以百计的群众在此活动,荔湖歌咏队的老人在这里引吭高歌,练习扇舞、剑术的群众在这里强身健体,踢毽的高手在这里向吉尼斯记录冲击。走在古朴的麻石街上,人们看到的是长者慈祥、幼者天真,民风朴实、淳厚、真实。这种风雅优悠的民居民俗风情,使这里的居民与其说是生活在西关大屋里,不如说是生活在西关文化里,也体现着生态文明的核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2003年4月,广州市市委林树森书记对我区进行视察工作,来到西关大屋社区时,当他了解到我街在引入社会资金改造危房的同时,还特别注意控制外立面的整饰,使危房改造工程同时达到修旧如旧,保留西关大屋特色的情况后,饶有兴趣地走进一间经危房改造后的西关大屋里,边品茶边欣赏,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创建“绿色社区”活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对西关大屋绿色社区的创建还在深入、持续,在2003年通过市的考评验收以后,我们对社区继续投入资金,增加了不少绿化景点的建设,还在市、区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合作共建了“昌华街环保宣传教育中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