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清远市职业技校语文对口升学复习专题:古诗文阅读与鉴赏04.docVIP

2014清远市职业技校语文对口升学复习专题:古诗文阅读与鉴赏04.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清远市职业技校语文对口升学复习专题:古诗文阅读与鉴赏04

2014清远市职业技校语文对口升学复习专题:古诗文阅读与鉴赏04 4.文言虚词题 【答题技巧】 1.先翻译每组学过句子中的虚词,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2.具体辨析时,可在了解18个虚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运用五点意识法: ⑴虚实意识: 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05对口升学) 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⑵结构意识: 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蘇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05对口升学) 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 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对口升学) 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2所谓因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05对口升学) 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 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 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 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05对口升学)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04对口升学) 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 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05对口升学) (5)语气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其一人大叫 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2能设而不能动也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05对口升学) 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附:考纲所列18个虚词: ⑴而①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用来”)。 ②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①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②副词:“多么”。 ⑶乎①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②介词:“于”、“在”、“从”。 ⑷乃①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②代词:“你”、“你的”。 ⑸其①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期盼,“可要”、“要”。②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③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⑹且①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②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③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①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②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③构成复音虚词 ⑻所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表原因,“……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⑼为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于、因为”;表被动,“被”。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焉①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②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③兼词“于之”;④作形容词词尾⑤ (11)也①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②表疑问语气;③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④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2)以①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和”; 表时间、处所,“于”。②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13)因①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②连词,“因此”、“于是,就”。 (14)于介词⑴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于”; ⑵表比较,“比”;⑶被动,“被”。 (15)与①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②连词,“和”、“及”; ③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 (16)则①副词:表判断,“就是”;②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 表并列,“就”;表转折,“却”、“但是”、“倒是”。 (17)者①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②

文档评论(0)

小教资源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