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pbl - 通识教育中心.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施pbl - 通识教育中心

PBL 的教學流程: 以中原大學為例 流程(階段) 時間(分) 活動內容 課程介紹 30 說明教學目標與評量標準。 遭遇問題 30~50 激發動機;引導探究方向。 解題規劃 50 形成小組解題的行動計畫。 自我學習 2 週,課外 資料(文獻)的搜尋、分析(與撰寫摘要)。 小組討論 120 協商共識,獲得結果。 呈現結果 120 各組報告,全班討論。 總結與評鑑 30 自評、互評與教師講評。 2016/12/27 PBL流程 * 解題規劃階段:解題規劃表 (Delisle, 1997) PBL 的評量 (Glasgo, 1997; Koh, 2009; Torp Sage, 2002) 2016/12/27 PBL的評量 * 學生自評表(例) 小組成員互評表(例) PBL 的實施成效 經統合分析結果發現,PBL 對各年級與各科系學生的學習成就、學習態度 與問題解決能力均有正向、顯著的影響 (洪淑君, 2009; 曾婉宜、楊坤原, 2008)。 PBL 對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技能、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等,均具有正向、顯著的效果 (楊坤原、張賴妙理, 2015; 2013; Chen Yang, 2006; Rotgans Schmidt, 2014) 2016/12/27 PBL成效 * 結 語 2016/12/27 結語 * 知識可以專精,生命卻必須寬廣 謝謝聆聽 敬請指教 * 請於此處放置頁尾文字 請於此處放置頁尾文字 請於此處放置頁尾文字 請於此處放置頁尾文字 請於此處放置頁尾文字 請於此處放置頁尾文字 請於此處放置頁尾文字 請於此處放置頁尾文字 請於此處放置頁尾文字 請於此處放置頁尾文字 問題導向式教學於通識課程之應用 楊 坤 原 中原大學 人育學院 師資培育中心 前 言 2016/12/27 前言 * 促成教學創新的外部因素: 知識經濟時代 2016/12/27 外部因素 * 促進教學創新的內部因素: 學習科學的發展 2016/12/27 內部因素 * 建構取向的教學特徵 (Duffy Raymer, 2012) 2016/12/27 建構取向的教學特徵 *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起源與定義 2016/12/27 PBL的起源與定義 * PBL 於1960年代緣起於加拿大的醫學教育改革,現已逐漸盛行於國內外各級學校、許多學科的教學 (Hmelo-Silver, 2004;Savery, 2015)。 PBL 是一種透過真實性問題的解決來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培養自律學習等實務相關技能之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教學與課程設計模式 (Barrows, 2002;Hmelo-Silver, 2004; Savery, 2006)。 教育部「研商教學創新案會議」重點 大學需有2個「以學院為核心教學單位」才有資格申請「高教深耕計畫」。 學院之未來角色及功能加重。(組織再造) 106學年度至少需有1個學院推動以學院為教學核心主體,並開設跨領域整合課程。推動學院數及開設課程數應逐年增加。 106學年度修讀「問題(或目標)實作導向學習」或「個案(或專案)」等形式課之學生數至少占全校學生數之10%,並逐年提升至50%。 教育部將來會放寬修業年限。 128 畢業學分會下降。 課程創新不要有制式,譬如1學分18個鐘點可在2天上完。 二位以上老師協同上課,可按其付出比例支付鐘點。譬如3個鐘點之課,1位老師付出1/3,則有1鐘點;另位老師付出2/3則有2鐘點。 2016/12/27 教育部文獻 * PBL 的特徵 (Hmelo-Silver, 2004; Savery, 2015) 2016/12/27 PBL特質 * PBL 的教/學目標(Barrows, 1986; Norman Schmidt, 1992) 2016/12/27 PBL的目標 * PBL 的教學設計 (Barrows, 1999; Norman Schmidt, 1992) PBL 並非指某一種固定的教學法,而可隨教學目標與實施情境的需要而加以設計 (Barrows, 1999; Charlin et al., 1998)。 PBL 的實施可依班級大小加以調整;也可依需要採「完全的 PBL」 (full PBL) 或「混合的 PBL」 (hybrid PBL) (Benson, 2012)。 2016/12/27 PBL教學設計 * PBL 的教學模式 (Duch, 2001; IDEAS, 2001) 2016/12/27 PBL教學模式 * PBL 的課程模式 (Savin-Baden Major, 2004) 課程模式 課程實施方式 單科(模組)模式 專業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