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先行者.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先行者

中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先行者在XX年,他将诗集《微雨》寄给周作人,周作人极为赞赏,给予高度评价,复信给他说这诗为国内所无,宗白华等人读了《微雨》后,称赞李金发为“东方的鲍特莱”。1925年11 月,《微雨》在国内出版,此后,李金发又接连出版了《为幸福而歌》和《食客与凶年》两部诗集,奠定了他作为中国现代象征诗派创始者的地位。1925年李金发回国后,他应刘海粟和林风眠的邀请,先后在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杭州国立西湖艺术院等任教,在这期间,他成功地雕塑了伍廷芳和邓仲元的铜像,成为中国雕塑的经典之作,也确立了他作为中国雕塑的开山鼻祖的地位 李金发的象征诗,自面世始就引起新诗界的强烈的反响。朱自清说李金发的诗“不缺乏想像力”,他在选《中国新文学大系》的诗集中,把李金发放在闻一多、徐志摩、郭沫若之后,选了李金发的诗19首,表明他对李金发的赞赏。女评论家苏雪林说李金发的诗是“别开生面之作”,“在新诗界不能说他没有贡献”。 评论家黄参岛则称李金发为“诗怪”。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用对意象塑造的精雕细刻代替浪漫的抒情,李金发以自己擅长的雕刻艺术把流动的情感和飘浮的思绪冷凝成鲜明的意象,在诗歌《希望与怜悯》中,他把抽象的感情塑造成一个穿紫衣的微笑的女子。在《悲》中他吟诵道:“尽手脚之能,把地壳钻成个千万小孔,/成为坟墓或藏宝窟”,活画一些出奔走钻营不知廉耻的人物的丑态。他的代表作《弃妇》中的主人翁,是一个孤苦无依的女人形象,作者雕塑的这个奇特鲜活的意象――“她”,不仅仅是个失去丈夫的弃妇,也象征着所有被遗弃者,或者是所有飘泊无依的孤独心灵,这首诗的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和悲诉,不是直接抒情,而是用雕刻的手法,借意象抒发自己的悲哀无告和冷落孤独 二、“唯丑少年”以及“诗怪”的称号,造就出生长在中国土壤上的《恶之花》 波德莱尔的《恶之花》,突出了三大主题:死、梦幻、爱情,李金发的《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三本诗集也是如此。台湾的著名诗人向明说李金发的诗歌内容是以恶的精神追求美,以丑的意象唤醒人生的诗性追求,是一种扭曲变形了的具有意义深度的生命感觉。他的诗作中最突出是对死亡、丑恶的抒写以及梦幻中绝望、郁闷、悲哀的情绪。 “如残叶溅/血在我们/脚上,//生命便是/死神唇边/的笑。”在李金发看来,“死亡”是人最终的归宿,它并不可怕,“死!如同睛春般美丽,季候之来般忠实,/若你设法逃脱,/啊,无须恐怖痛哭,/他终究温爱我们” 。即使美好的爱情,在李金发这里也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表达:“我们散步在死草上,/悲愤纠缠在膝下。/粉红之记忆,/如道旁朽兽,/发出奇臭……”(《夜之歌》)。这和传统中国诗歌中,少有“丑、怪、美”的审美心理落差极大,唱出了生长在中国土壤上的《恶之花》 三、以表现潜意识、梦境、幻觉等这些人的灵魂深处的细微感觉为主的象征主义特色 以表现潜意识、梦境、幻觉等这些人的灵魂深处的细微感觉为主,而不是客观的事物,清晰的思想,是李金发象征派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他的诗歌所咏唱的意象,常常使人感到迷离恍惚,难以把握,这也是其晦涩难懂的原因之一。像 “粉红之记忆,/如道旁朽兽,/发出奇臭……”(《夜之歌》)及“我以冒昧的指尖,/感到你肌肤里的暖气,/ (《温柔(四)》)等等,强调的是不可捉摸的,朦胧的感觉。苏雪林称象征诗为“神经的艺术,而象征派诗人则幻觉丰富,异乎寻常”。李金发强调对人的内心感觉的表现,注重自我主观感觉,而非现实世界 李金发的诗作为一种诗歌潮流流向的标志而出现上世纪二十年代,展示了现代诗歌的发展方向。对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尤其是在创作技巧与手法、诗的音乐性、诗情的深层次挖掘等方面的逐步成熟,做出了贡献。自李金发始,象征诗派就走进了中国诗歌的大雅之堂,正是李金发和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等的象征主义的诗歌创作实践,才使戴望舒把象征诗推向蓬勃与发展,并形成现代文学中著名的“现代派”诗派,并在40年代由“九叶”诗人基本上完成了东西方象征诗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结合,使新诗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参考文献: [1]钟敬文,李金发地诗[J].一般,1926年12月号. [2]李金发.《巴黎之夜景》译者识[J].小说月报,1926年第17卷第二号. [3]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 诗集 导言[M].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 5. [4]温儒敏赵祖谟.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XX年(修订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6] 赵常慧.李金发在中国新诗史上的意义. [7] 李金发.《文学评论》学术研讨会综述,XX年2期.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