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唐风《山有枢》精致详解.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有枢 山有枢,隰有榆。子有衣裳,弗曳弗娄。子有车马,弗驰弗驱。宛其死矣,他人是愉。 山有栲,隰有杻。子有廷内,弗洒弗扫。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宛其死矣,他人是保。 山有漆,隰有粟。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宛其死矣,他人入室。 【注释】 ①枢(shū):木名,刺榆。 ②隰(xì):低湿之地。 ③曳:拖 ④娄:古代裳长拖地,需要拖着或者提着,娄指提着。 ⑤驱:车马疾走 ⑥宛:通“苑”,枯死的样子 ⑦愉:快乐、享受 ⑧栲:木名,即臭椿 ⑨杻:树名 ⑩廷:庭院 内:厅堂和内室 洒:浇水 考:敲击 保:占有 瑟:一种似琴的拨弦乐器,有25个弦 【赏析】 这首诗可以将它理解为一位友人对朋友的热忱劝勉,他看到自己的好朋友拥有财富却不知享用,归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友人节俭,又或者是忙于事务没有时间,抑或是生性吝啬,总之,朋友无法过上悠闲自在的生活,无法真正享受人生。因此,不禁怒从中来,严厉警醒,可谓一片赤诚。 “山有枢,隰有榆”是起兴之语,与后文中所咏对象没有多少的联系,只是即兴式的起兴。首章就说到了友人是有衣服有车马,但没有用正确的方式使用,作者认为应该用 “曳”、“娄”、“驱”、“驰”的方式来尽情享用它们,否则自己死去之后,只能留给别人。这里的 “曳”、“娄”、并非一般的穿衣打扮,而是非常奢华的,而“驱”、“驰”也不是寻常意义上的赶路,而是郊游等娱乐活动,代表一种比较衣食无忧后的自由自在的安闲生活状态。总之,作者认为,像友人这样的有钱人,应该穿昂贵的名牌衣服,有事没事的出去旅旅游,到处转转什么的,而不是等死了以后留给别人花,有一种人生应及时行乐的态度。 第二节与第一节相似,只不过把笔锋转到了房屋钟鼓上,说它们需要“洒扫”、“鼓考”。由此可见,主人并不是吝啬,而是节俭或是太忙,因为越是吝啬的人,越会对自己的财物爱惜的无以复加,一定会把它们都收拾的整齐干净的,不会“弗洒弗扫”。再者,主人空有编钟大鼓,却从来都不敲不击,可以推测作者是真的很忙,虽然家资殷富,但没有享乐的时间或者闲心。总之,就是友人呢,太过于忙碌而不暇享受生活,偌大的庭院没有时间或者闲情打扫,编钟大鼓也无暇演奏,这在作者看来是暴殄天物,拥有了却不享用。但是作者尊重友人的性格,可更愿意友人的生活能变得更加美好,所以末了有出言相激“宛其死矣,他人是保”,能直言其死,可见二人关系很亲近,非同一般,猜想作者也应该是一个性格直爽的人。最后这句是不是很容易让人想起小沈阳的一句“人一生最最痛苦的事就是人死了,钱没花了”呢。 第三节,是整诗的重点,关键的四句是“子有酒食,何不日鼓瑟?且以喜乐,且以永日”。前三章都是口语,到这里突兀的出现了“喜乐”和“永日”两个比较内涵深远的字眼,由此显得不同寻常。关于“喜乐”有评论者提出是“诗意地栖居”、“诗意地生存”,“永日”为“延日”之意,就是延长自己的生命,使生命变得美好而隽永。这两个词诗的意志和内涵提升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使得通篇口语和直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和。并且这两个词应该是作者和友人都很熟稔的词,并且双方都知道对方知晓,两人也可能讨论过,或者在书信中探讨过。作者看到友人的生活状态很不满,便将这两个词拿出来责问“你这种生活状态是喜乐吗,通过这种生活状态能达到永日吗”。作者是主张享受人生,而友人更愿意活的忙碌充实,作者眼见劝服无望,情感变得激越,声音也逐渐提高,以图用气势压制友人,并且以死亡恐吓友人,使其同意自己的观点:“你不享受生活,还想喜乐永日,你等着,等你死了,别人就尽情享受你辛辛苦苦创造的价值!” 由此,整篇文章的脉络和内涵变得清晰,作者和友人都是贵族阶级,家资殷实,但他们的生活方式不尽相同,诗人主张生命是短暂的,应该及时行乐,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喜乐,达到永日。而那个侧面描写的友人,则主张努力工作,认真创造价值。这首诗就是在讨论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更加健康更加有价值,诗意深刻之处正在于此。 从诗中可以看出,从古代开始,人们就开始对生活方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反思,并且真正的把这种思考作用于日常生活,着实难得。在《诗经》以后,类似的争论历久弥新,并且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直至今日,也没有统一的意见,但却给了人们自我思考的选择。 另外,有的评论者主张它是在嘲讽一个守财奴式的贵族统治者,诗旨在针砭,一节的衣裳、车马,二节的廷内、钟鼓,三节的酒食、鼓瑟,概况了贵族的生活起居,他热衷于聚敛财富,却舍不得耗费使用,是个“葛朗台”式的悭吝者、守财奴,所以诗人予以辛辣的讽刺。这种观点充满着训诫意义,有利于警醒世人,自有其积极价值。 又有一说也是主张针砭,但其将对象明确化,直指晋昭公的腐朽统治,《毛诗序》认为此诗是讽刺晋昭公,“不能修道以正其国,有财不能用,有钟鼓不能以自乐,有朝廷不能洒扫,政荒民散,将以危忙,四邻谋取

文档评论(0)

ywqa2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