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 - 网络教学综合平台
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实验室
2008年3月
目 录
实验一 滑动轴承实验 2
实验二 机械设计创意及综合设计实验 8
实验三 齿轮几何参数测定实验 12
实验四 轴系结构设计实验 16
实验五 减速器拆装实验 22
实验六 带传动效率和滑动率测试实验 25
实验七 蜗杆传动效率测试实验 34
实验八 机械传动性能综合测试实验 46
实验一 滑动轴承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滑动轴承的液体摩擦现象。
2、了解摩擦系数与比压及滑动速度之间的关系。
3、按油压分布曲线求油膜的承载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工具
实验机结构如图1 -1所示,它包括以下几部分:
图1-1 滑动轴承实验机
1、轴与轴瓦
轴8材料为45 钢,轴颈经表面淬火、磨光,通过滚动轴承安装在支座上。轴瓦7 材料为锡青铜。在轴瓦的中间截面处,沿半圆周均布七个小孔,分别与压力表相连。
2、加载系统
由砝码17,通过由杆件12、13、14、15、16 组成的杠杆系统,及由杠杆3、10、11组成的平行四边形机构,将载荷加到轴瓦上。
3、传动系统
由直流电动机,通过三角带传动,驱动轴逆时针转动,直流电动机用硅整流电源实现无级调速。
4、供油方法
轴转动时,将润滑油均匀的涂在轴的表面上,有轴带入轴与瓦之间的楔形间隙中,形成压力油膜。
5、测摩擦力的装置
轴转动时,对轴瓦产生轴向摩擦力F,其摩擦力矩F·d/2使构件3翻转,有固定在构件3上的百分表2测出弹簧片在百分表处的变形量,作用在支点1处的反力Q于弹簧片的变形成正比,可根据变形测出反力Q,进而可推算出摩擦力F。
6、摩擦状态指示装置
图1-2为摩擦状态指示电路,将轴与轴瓦串联在指示灯电路中,当轴与轴瓦之间被润滑油完全分开,即处于液体摩擦状态时,指示灯熄灭,当轴与瓦之间为非 液体摩擦状态时,指示灯亮或闪动。
图1—2 摩擦状态指示灯电路
三、实验机参数
1、轴颈直径d=70mm;
2、轴瓦宽度L=70mm;
3、支点1到轴瓦中心的距离L=400mm;
4、支点1作用Q=百分表读数×K(N);
5、弹簧版刚度K=0.02N/百分表1 小格;
6、杠杆系统作用在轴瓦上的初始载荷P1=500N;
7、加载系统杠杆比为i=75;
8、砝码;每块质量1kg,共8 块;
主轴转速0-600r/mm。
四、实验步骤
1、观察滑动轴承的液体摩擦现象,启动电机,加二至三块砝码,逐渐升速,再逐渐减速,观察摩擦状态指示灯及百分表指针变化情况。
2、 测摩擦系数f
a)、百分表调“0”。
b)、将实验机升到最高转速,依次记录不加码及加1-8 块砝码时百分表读数,在8块砝码载荷下,慢慢降低转速,注意观察摩擦状态的过渡,记录下由液体摩擦状态开始进入混合摩擦状态、在进入边界摩擦以及快要停止时的各个转速及百分表读数。
c)、加二或三块砝码,依次记录转速0、100、200、300、400、500、600r/mm 时的百分表读数,再依次降速,记录百分表读数。
3、测油膜压力分布
将实验机调到最高转速,加6至8块砝码在形成完全液体摩擦状态时,记录各压力表指示的数值。
4、卸载、减速、停机、实验结束。
五、实验纪录
将测试数据记录在以下各表侧f 的记录表。
六、数据处理
1、摩擦系数
滑动轴承的摩擦系数f 是润滑油粘度μ,轴的转速n,轴承比压P 的函数,μn/P 的值称为滑动轴承的特性系数。其最小值是液体摩擦和非液体摩擦的区分点。
μ—粘度(P2·S)
n—转速(r/mm)
P—比压,P=P/dL(KN/cm2)
计算出不同比压及转速下的摩擦系数f,在坐标纸上,以μn/P 为横坐标,f 为纵坐标绘制f—μn/P 曲线。
2、 油膜的承载能力
a、绘制油压分布曲线
根据侧得的油膜压力,以一定的比例在坐标纸上绘制由膜压力分布曲线,将半圆周分为8等份,定出7 块表的孔为1,2,3……7,由圆心O 过1,2,……7诸点引射线,沿径向画出向量1-1’,2-2’,……7-7’,其大小等于相应各点的压力值(比例自选),用曲线板将1’,2’,……7’诸点联成圆滑曲线。该曲线就是轴承中间截面处有膜压力分布曲线。
b、求油膜承载能力
根据油压分布曲线,在坐标纸上绘制油膜承载能力曲线(见图1-3)将膜压力分布曲线上的1,2,……7 个点在0—X 轴上的投影定为1〞,2〞,……7〞。在图4 上用与图3 相同的比例尺,画出直径线0—3在其上绘出1〞,2〞,……7〞各点,其位置与图3 完全相同,在直径线0-8的垂直方向上,画出压力向量1〞-1’,2〞-2’,……7〞-7’使其分别等于图3中的1—1′,2—2′,……7″—7′。将1′2′……7′连成圆滑曲线。用数格法计算出曲线所围的面积。以0—8为底边作一矩形,使面积与曲线所
文档评论(0)